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9日上午在出席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时表示,央企高管现在年薪定得并不高,平均薪酬也就60万元人民币左右。三分之一是基薪,三分之二跟业绩挂钩,当然有的基薪比较高,但这样做也是有所控制的,为了大企业的持续发展。
近几年,国企特别是央企高管薪酬成了人们猛烈抨击的对象,央企高管的年薪高不高?外人只能跟风起哄,大不可能作出准确定论,若去请教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高管,他们无疑则会面无羞色、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不高、不高”。这不,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就说了,“平均才60万,不高。”
不知道从何时起,平均数成了众多部门的“挡箭牌”,为了一点可怜的业绩,就拿国民的平均工资说事。为了给央企高管的“天价薪酬”遮风挡雨,还是拿平均数说事。央企高管薪酬是否合理、道德,一个简单的平均数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事实表明,在一些貌似公平、公正的平均数字背后,往往掩盖着许多不公平的真问题。抛开央企不同行业高管的收入差距不说,就是同一行业同一级别的不同高管,彼此之间收入悬殊较大者比比皆是。而平均60万的年薪背后,有多少高管的年薪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说实在,60万年薪也许并不刺眼,刺眼的是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年薪,而人们所要声讨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自2002年央企第一次实行年薪以来,“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12倍”的规定便非常明确。但国资委的数据披露,2004年至2007年,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47.8万元、55万元,到2009年,增加到了60万元,年增长14%左右。另据报道,个别金融类央企高管薪酬达6000多万元,已高到不道德的地步。即使按年初刚出台的金融高管280万年薪标准,一个高管的收入已是低收入者年收入的100倍到500倍,而低收入群体占我国人口的47%!
我个人并不反对给企业高管高薪,只要不是垄断行业,业绩出色而得到的薪酬也是理所应当的。而李主任所说的“三分之二的年薪跟业绩挂钩”看上去似乎很在理,可对于央企来说,其业绩是怎么来的?央企高管尤其是大部分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的高管,仍属于政府夹袋中的亦官亦商人物,说白了就是“红顶商人”,这一区别决定了央企高管并非市场遴选出来的杰出的职业投资家、经理人,而且这些企业大都在国内享有超然的垄断地位。它们的巨额利润当中有很大部分来自政策的大力扶持,来自惊人的利差,也来自对客户各种名目的收费。而这些,显然与央企高管的个人才能以及付出的努力没有多大关系。换言之,不能完全将央企取得的业绩归功于高管们。平均高达40万的年薪与业绩挂钩无疑是把业绩视为高管们“已出”了,这种业绩的潜在认定法足以颠覆了央企的归属问题。
央企高管薪酬是否合理?不是由国资委的专家说了算,更不能任由这些专家巧舌如簧,给央企高管的薪酬扣上“说不高就不高,高也不高”的“紧箍咒”。同时,对于央企来说,激励机制当然是非常的重要,但激励如果缺乏制约,这种“伪激励”无论是对国有资产,还是整个社会,都意味着对公平和正义的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