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师大,学生创业正在风行,目前每200名学生就有1名正在创业,体育学院学生创业率居然达到了8%。据悉,这与学校的鼓励和要求有关,该校不仅规定在校生参加创业计划、就业训练营等“素质拓展活动”可获得学分,而且规定本科生必须获得不低于6个此类学分后,才能获得学位。
时下,大学生就业难,所以所有可以提高就业率的做法都很容易得到认可和支持,而且,在校大学生除了热情充沛之外,创业所需的其他种种要素如资金、经验、社会关系等都相对薄弱,使得一旦创业成功,便足以传为“佳话”甚或“传奇”。这些背景,使得对在校生创业不乏激赏和鼓吹者。安徽师大便对本校的学生“创业之星”尽情渲染、列为典范,报道中也称其做法为“突破”。但在笔者看来,对此还是谨慎对待为宜。
以连续多年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代表,在校大学生创业确实有一些成功的先例,但并不代表在校生创业可以“批量制造”,更很难期待“批量成功”的现象发生。不错,商场中确实充满了机会,但其同时又是一个相当残酷的所在,所有的机会都与某些危机如影随形。整体看来,如果在校生过早介入其中,多数情况下都难免成本过大和风险过高。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打好知识技能的基础。如果贸然开始创业,影响到学业便是一种必然。假如创业不成功,而学业又没学好,恰如“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显然得不偿失——失败过程获得一些所谓的“经验”,是不足以为此遮羞的。学业完成以后再去失败以“获取经验”也来得及。另外,在校大学生多数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创业如果成功自然一切都好,如果失败了,肯定会增加家长的负担。而依目前的营商环境忖度,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失败者肯定很多,甚至会是相对多数。
所以,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即便有创业的梦想,也尽量不要拿比尔·盖茨当榜样。成功的比尔·盖茨只有一个,而失败了的“比尔·盖茨”还不知道有多少,在前进的路上不能只看到鲜花而看不到荆棘。整体看来,比尔·盖茨的成功固然令人艳羡,但他恰恰可能是个“坏”的榜样,因为他的成功让不少人有了好高骛远之想——就连比尔·盖茨本人也曾多次表示,大多数大学生都应完成好学业,不要学他中途辍学的做法。
而对于大学来说,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勇气无妨,甚至将一些成功者树为楷模亦无妨,但只是大讲特讲成功者而不提及失败者,是十分不妥当的。历来的创业成功者,除了机遇和创业热情以外,对风险的敏锐洞察力更是不可或缺。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没有这个常识的创业热情,只能是一种盲目蛮干。对初涉社会热情无限的大学生,通过失败者的例子让他们掌握这个常识,显然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