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阅读一部名叫《不成熟不要紧》的电子书籍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感到很实用,也很精辟,那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谓的知名企业并不等于好企业。根据作者在书中的解释,就是求职者不要一味盯着经常在电视上或者其他媒体出现的那些知名企业,那些企业未必是适合你自己发展的好企业,刻意炒作自己是它们的出发点。书中作者从自己名牌大学毕业,然后辗转南北,最后成就一番事业的真实经历,为广大的求职者和即将走上求职道路的人予以善意的提醒。
其实作者在书中所言,我是深有同感,我是05年跳槽进入那家全国著名的家电企业的,那次不经意的选择其实来自大学校友的一次聊天,她告诉我那家企业招聘财务人员,还给了我联系方式,我通过电话和人力资源经理取得联系,过去面试以后,就这样感觉是很简单的进了那家企业;但在该公司的工作经历不但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美好的回忆,反而在我辞职以后感觉就像是走出了地狱。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没有假期也没有休息日的连轴转,让我身心疲惫,自己上司声嘶力竭的喊叫让我无可奈何,也让我崩溃,可能选择离开是我当时最为明智的选择。也正是那次轻率的选择,给了我一个教训,那就是:千万不要从广告出发选择自己就职的企业,也不要迷信企业的知名度。许多企业的知名度并不是产品真的好到极点,而是舍得花钱作广告,广告毕竟是做给客户看的,广告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于向人们炫耀,你看,我多厉害,我有钱做广告,你一定要记得我呀。
相信在看了媒体捅出来的标王爱多与秦池的真实故事后,大家对于广告的这种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曾今在中华大地上以天文数字豪夺中央电视台标王的一家小酒厂,在广告的光环下,虽然取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便是销声匿迹,给广大的企业留下无限的遐想。大家随便想一想,一个县级的小酒厂,三两年内迅速窜红,它有这个底蕴么?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体制建设,它自己的所具有的内涵可以承受的了吗?在我认为,大学毕业生初次择业,知名企业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知名企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好企业”,我们印象中的好多知名企业是由广告堆出来的,如果我们能有机会与这些企业进行一下近距离接触,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绝大多数也很平常。当然在巨大的广告效应下,这些知名企业比一般的企业有更大的可能取得成功,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我们也看到了好多知名企业几年后就无声无息了。90年代是保健品行业广告铺天盖地的时候,巨人、三株、太阳神,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但几年之后它们或者迅速回归平庸,或者走向分崩离析,上演了一出出兴衰话剧,甚至连累整个保健品行业直到今天都无法恢复元气。
成功与否,对这些所谓的知名企业而言,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是因为信奉“一鸟在手,胜于十鸟在林”而选择了他们,那就得好好看看它是只健康的鸟还是只徒有美丽羽毛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