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白领老外的“中国梦”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10-15

“I’mback(我回来啦)!”

阔别大半年后,36岁的英国人汤姆·施米茨赫(TomSchmittzehe)回到了中国,他的一些法国朋友也谋划着来中国。

“因为金融危机,一些银行的朋友失去了工作,他们想要到中国来看看机会。”汤姆说。

上海凯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片人戴金蕾(KimTaylor)几年前开始观察记录上海外国人的生活,她告诉CBN,金融危机后,又一拨外国人正在涌入中国。“与之前的一拨不同的是,他们大多很年轻,没有太多资源,有些人甚至只是拿着一个手提箱和怀揣一个‘美国式’梦想。”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来中国的老外,要么是游客,要么是外商,或者是外企高管。而如今,中国的吸引力不仅来自诱人的投资机会、神秘的东方文化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中国还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未来。因此,在我们身边,像汤姆这样以普通白领和创业者身份出现的洋面孔越来越多。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梦”正在式微,“中国梦”却蒸蒸日上。

新生代冒险家

2006年春天,已在欧洲工作十年的汤姆感觉自己已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机会已经成熟。他来到中国,想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汤姆认为,在两种环境中能找到机会,一种是成长性的经济体,另一种是互补性的经济体。“这两种环境的特征,中国都具备了。”

选择中国,汤姆还受到了两个哥哥的影响。

20多年前,当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两个哥哥已经成年,他们开始了解中国,学说中文,然后进入中国,开展他们的事业。如今,他们在中国都获得了成功,一个哥哥在上海运作一家咨询公司,一个哥哥在北京创建了律师事务所。“中国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拥有的优势比我要大得多。我只有很大的野心,和想要成功的欲望。”汤姆说。

戴金蕾注意到,上世纪60年代,最早一拨涌入中国的外国人,是喜爱中国的人,他们迫切想要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随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又有大量外商涌入,他们发现在中国能更低成本地制造商品。

“早先一拨外国人一般都带着一大群家人过来,享受着奢侈而便利的生活。但在2000年初,涌进了另外一大批外国人,他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没有概念,没有家庭,没有事先安排好的工作。这个群体可以称之为‘wannabes’(渴望成功者),他们是冒险者,是一群寻找机会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母国往往缺乏发展的机会。”戴金蕾说。

这些“wannabes”,有些直接冒险开始做自己的生意,像汤姆。但的人,是希望首先在中国谋得工作,积累经验,熟悉中国后,再开始自己的生意。

中国机遇与个人野心

和许多外国人一样,汤姆也把进入中国的第一站选在上海。

“大多数外国人都会首选这些一线大城市,因为文化障碍会少很多。尤其是在上海,你甚至不太需要考虑学说中文。”汤姆对CBN说。

上海外国人就业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6年到2000年,每年新注册人数的数字变化不大,基本固定在四五千人。

但2003年,尽管受到SARS疫情的影响,这年来上海就业的外国人突破了1万人。2006年,又是一次突破,又翻了一番,新办证的外国人人数超过2万。2008年新登记的人数则达到2.5万。

在汤姆看来,上海像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新的一代正在发现一个光明的新世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父母一辈从未经历的,他们正在经历巨大的消费主义,以及作为一个开放、随性社会所具备的其他特征。

汤姆认为,中国像是曾经的美国,阶层并不森然,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当然也充满着冒险。

汤姆在中国的第一次创业是“卖自行车”,但由于供应商产品质量不佳,又抄袭了他的产品设计,导致他“每天都在损失”。两年后,他结束了自行车生意。

今年10月,汤姆又回到上海,他现在计划做电子图书,制作商业类书籍和报告。“我相信,只有在越困难的地方才有可能挖到金子。”

除了对这个行业有信心,汤姆更是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

“西方经济体已经‘老’了‘病’了,我更愿意看到中国主导世界政治。”汤姆认为,中国将成为下一个美国。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速达到7.7%,第三季度更是恢复到8.9%。而美国和欧共体第三季度的GDP增速预测值仅为3.5%和1.1%。中国将率先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确凿无疑。

需要什么样的老外

然而在中国人的眼中,这么多年来,老外是外资和先进科技的代名词。很少有人会想象,有那么一天,外国人会和普通中国人一样在中国上班、开小店。

“中国只欢迎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投资中国。但是,并非所有在中国冒险的外国人都是这么有钱。新一批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他们来中国就是冒险的。但是,中国对这个新的群体并不重视。中国希望变得更加国际化,应该给新来的外国人提供的机会。”戴金蕾认为。

曾几何时,只要是外资,就会被各地抢夺,奉为上宾。但这几年,随着中国本地资金的充裕,对外资的态度从来者不拒,变为挑挑拣拣。《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非鼓励类外资项目,曾经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如税收优惠政策,将被取消。

汤姆倒并非要求获得“超国民待遇”,他希望能与本土的小企业一样享有一些支持。“以前的外商大多在中国从事出口加工业,现在的趋势必然是面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我们面临与本土企业的直接竞争。而本土的小企业正在获得中国政府越来越多的支持,比如融资方面,资金对于起步的小企业最为重要。”

此外,汤姆这样的外国人还遇到一个居留权的问题。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外国人须凭雇佣单位办理的《工作邀请函》及《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到所在国中国使领馆申请工作签证(Z签证),有效期12个月。到期后可按相关规定续签。但对于在华从事自由职业的老外,以及小企业主,就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居留权。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你不能得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签证,你就很难在中国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戴金蕾说。

“中国真的不再需要西方的小企业主了吗?”汤姆认为,西方小企业是跨国公司迁移的先锋队,“上海,还有中国其他地方,仍然需要我们这些‘小家伙’,来吸引那些‘大家伙’。”

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倾向于保护本国公民的就业和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普通中国人的生计构成竞争时,一种保护主义的情绪必然会萌发。这种趋势,也是被西方的发展经历所证实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