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类院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在大学本科的前两年学习公共外语,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英语,但现在学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被学生戏称为计算机古老文献阅读,因为它的教材内容较老,仅强调词汇和阅读,老师照本宣科,因此效果不大,导致很多学校不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甚至放弃。
在IT产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企业员工,普遍感到英语尤其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始终是一个制约我国软件行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
我国迫切需求精通英语的IT人才 从中国的人才储备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的比重不断增加,做软件外包行业的潜在人群数量很大。但在与印度的竞争对比中,我们发现,我国学生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英语运用能力。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英文是工作中必要的、重要的工具,语言优势使其能够与发包方进行很好的沟通,在这方面,我国与印度存在很大的差距。
2005年,麦肯锡咨询分析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只有不到10%的人能在软件外包企业工作,而印度超过25%的毕业生能胜任英语工作。而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IT产业,其从业人员精通英语的比例应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20%,而我国目前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员多为外企、软件外包企业项目经理层次的人才,其比例甚至不及从业人员的1%。
因此,我国软件外包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拥有大量的合格IT技能人才,但是外语水平的欠缺成为制约这些人才发展的瓶颈,以文思创新、软通动力、博彦科技的招聘经历看,60%的应聘者因外语能力差而落选。
对大学生来说,进入软件外包企业,首先,要具备基本的英文技术文档写作能力;其次,要具有文档阅读能力,程序员、测试员必须准确理解英文文档的意思,这决定着其是否能正确地进行任务分割和编码等工作,因此,读写能力是最根本的;此外,还要有工作汇报和E-MAIL的写作能力。 随着工作范围的逐渐扩展,对大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在日常电话沟通、即时通讯工具沟通、电话会议等过程中,发包方都要求工程师能够正确理解和及时反馈。
将职业英语融入到高校英语改革中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培训或聘请外籍员工只是以营利为本分,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企业为员工提供英语培训成本较高,考虑到IT行业人才流动性较强、流失率高,因此很多企业不太愿意自己作培训。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虽多,各种外语培训庞杂,但是专门针对IT企业的英语培训则很少,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受训人员的本质提升。笔者认为,要真正从根本处解决IT人才英语瓶颈问题,实施教育的主体仍然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要依靠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类院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在大学本科的前两年学习公共外语,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英语,但现在学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被学生戏称为计算机古老文献阅读,因为它的教材内容较老,仅强调词汇和阅读,老师照本宣科,因此效果不大,导致很多学校不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甚至放弃。在高职层面上,仅有的两年或3年教育大部分被公共外语占用,甚至多数院校不开专业英语,基础差,学的又不实际,这些课程的实用前景不言而喻。
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向企业和社会应用靠拢,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应落实在教材、教法及课程方面。具体而言,教法上,应该从教师灌输为主转变为团队工作式的学习,让学生进行的角色扮演,教师扮演组织者、评论者的角色,重视组织学生互动,采取互动式和任务式教学法开展IT职业英语教学。教材应重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最后的测评应有一个全行业统一的公正的测评体系,能够分别测出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词汇与结构5方面行业英语技能达到了什么水平。
改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评手段4个方面进行,以适应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乃至整个IT行业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针对IT行业教育应作的重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