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的看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用“接受”、“无奈”、“服从”来描绘,他们的做法是理想屈从于现实,在现实中迫不得已放弃自己的理想;另一类是“坚持理想”、“寻找机会”,在他们你看来目前的工作对于理想的实现毫无价值,只好忍辱负重地应付眼前的工作,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跳槽。简单而言,就是手头的工作与理想无关。
如何看待工作内容与理想职业规划不一致的问题?这是目前摆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他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经过数十次的面试,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对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做出判断。
为此,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举办了角色互换面试的活动,通过大学生和企业家互相扮演对方的角色,来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看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用“接受”、“无奈”、“服从”来描绘,他们的做法是理想屈从于现实,在现实中迫不得已放弃自己的理想;另一类是“坚持理想”、“寻找机会”,在他们你看来目前的工作对于理想的实现毫无价值,只好忍辱负重地应付眼前的工作,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跳槽。简单而言,就是手头的工作与理想无关。
一位企业家以学生身份做出这样的回答:“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曲折、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成功的条件都需要自己创造,不可能按照自己理想的设计一步一步去实现,所以有时候感到工作内容不合适的时候,要找到正确的做事方式,使自己有所收获,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为你搭好通向理想的梯子,只有当你做好每一件事,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才会获得上升的阶梯。当然如果实在不合适,就要换一份工作,比如你不可能在企业里做成歌星。”
据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姜汝祥博士说,这位企业家的看法,也是众多企业家一致的观点。首先他们回答了理想如何实现的问题,要通过为公司创造业绩,来实现个人的理想,也就是说理想是交换来的。第二,对工作内容与职业规划是否一致作出判断,如果不一致,调整工作,如果存在一致性,调整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从中获益。第三,对实现理想的时间有合理的预期,认识到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之所以要从交换的视角看待理想,意义在于公司是你实现理想的平台,没有公司,理想的种子就失去了土壤。如果公司破产了,那么每一位员工的理想也就随之破灭了。这就是在职业规划上,一定要追求个人战略与企业战略匹配的道理,只有通过实现公司的战略,才能实现个人的战略。对于公司,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帮助员工成就他们的愿景,公司才能实现自身的愿景。所以说,理想是交换来的。
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寻求个人与公司之间的一致性,即如何通过满足公司的需求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要做的是完善职业规划,其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个人的战略、远景与企业是配适的,需求是兼容的。另一个是在理想实施的时间上做好预期,这个预期要参照社会上已经实现同一理想的人普遍花的时间,不急不躁、一步一步地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