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考试需要名列前茅,到大学,只要考中等成绩就可以了,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功课上。中国最好的人才是中等人才。”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毕业生就业现状——过剩与稀缺”上,北京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此言一出,全场皆惊:“学习成绩好反而成了坏事?”
面对质疑,袁岳解释说:“创业、创新的关键在于了解社会需求。想要在社会中就业的人,必须花时间了解社会需要。”他打比方说,社会上卡车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卖得好的卡车不是原装的,而是经过改装后、符合具体运输要求的“改装车”。人才市场也是如此。大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还要积极了解社会需求,把自己“改装”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而不是常年待在象牙塔里,为了考试、学分死记硬背。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呢?麦肯锡和其他大型跨国公司无一例外,把眼光放在了求职者个人简历中的“社会活动”部分。袁岳也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走入社会,在社会中学习,并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改装”标准卡车。“现实社会是如此之灵动,我们应该多参与社会事务,学习灵动的知识。”为此,他还专门提出一个参与社会的现实模式:
第一,改变交往取向,多与差异学科人群交往。“最忌讳学法律的就只学法律,学管理的就和学管理的人交往”。袁岳说,一个人可以具有某种专业气质,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否则就不太可能具有创新点。“因为创新能力来自于打破原有知识结构的局限,相互借鉴,重新组合。”一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原有的知识都被撬动、激活,容易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新点。
第二,他还主张扩大活动半径,不仅在专业范围有所突破,还要走出校门,到更远的地方去了解和观察世界。“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容易表现出劣性,而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则容易表现出优势。”他举例说,如果一个人在家里,一般会穿着随便;如果有客人来,就需要打扮整齐,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要把你发射到外星去,那你更要全副武装,精神抖擞,不能给地球人丢脸是不是?”袁岳幽默地说。
第三,增加差异人群交往的数量和频度。“因为交往数量可以缔造一个人的习惯。”他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与差异人群交往保持一定的数量和频度,才能促使一个人有所改变。他说,在现代商业社会,交往的是的陌生人,“我们不可能总是把我们的产品卖给熟人,因此,学会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非常重要”。
如此说来,在大学里,大家不要学习了,全部去社会“改装”可以吗?袁岳的本意并不在此。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有三点缺一不可——视角、眼光和技能。他引用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说,他三哥做菜做得很好。有一次他三哥给他做菜,他以为至少要2000元买菜,他三哥却说不用,150元足够了。后来他三哥果然用150元的原料做了18个菜。“这就是一种专业的眼光和技能。在学校里,首先要打好这个基础,然后才能谈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