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在有所谓的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热门行业往往是求职人士大量涌入的地方,因此竞争也异常激烈。大城市的形式更为严峻。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可是很多求职认人士还是一个劲地往人多热闹的地方挤,仿佛挤进去了就说明自己实力非凡,前途无忧。其实盲目从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失误,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和城市才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
两年前,Tommy毕业于一所名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原以为学的是热门专业可以高枕无忧,拿下几个好的OFFER应该问题不大。待到真枪实战地投入求职的时候,他才发现就业形势远远比自己估计的要严峻。上海这个精英聚集之地,海龟还高学历者多得数不胜数,Tommy虽然学的是热门专业,可是因为热门所以很多学校都开设,同领域的毕业生也特别多。因此Tommy显然没有什么优势。
不过凭着坚定的毅力和信心,Tommy最终还是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一个著名企业的offer,是从最基础的技术专员做起,而且起薪不高。以上海的物价水平来估计,买房的日子遥遥无期。做了两年,他准备跳槽,一个上海的企业给他一个加薪的offer,但是职位上没有什么变化,同时他又收到了家乡青岛的一个offer,是在当地一个著名企业里面做技术部经理助理。这家公司对他非常重视,给了他"高级人才"的待遇,薪酬不错,最重要的是为他解决了房子的问题。
面对这两个offer,Tommy有点犯难。在上海打拼一番出人头地是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城市里,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紧张。即使是进了著名企业,也不知很是出头之日,对未来的无法把握使他犹豫了。至于第二个offer,虽然城市没有上海那么繁华那么国际化,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在那里的发展机会却。到底何去何从?Tommy在两难之下找到了职业顾问。
在给Tommy做咨询的过程中,测评显示:
Tommy的性格属中性,逻辑性强,善于计划和安排,学习能力很强,对于新知识有很好的吸收能力。以这些特质作为依据,再结合Tommy的工作经历, Tommy还是很适合技术的,同时有往管理层转型的潜能。
至于上海的去留问题,要结合他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劣势来分析。由于他是北方人,性情比较耿直,与上海的人际环境不是非常地投合,不能很好地领会这里的人的处事规则和生活态度,因此与人交往稍微会有点吃力。其次他的性格偏中性,而北方城市的恬淡的生活节奏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对于上海高节奏的生活可能不是很习惯。
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专业、学历和资质虽然不错,但是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很有可能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找不到自己发挥能力的最佳空间和平台。五百强企业固然光鲜,但是他在里面不过是一台大机器的小螺丝钉,升职的机会有限,竞争又激烈,未必会做得开心。相对而言,中型城市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甚于上海,他去了大连之后,不仅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而且可能会获得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我认为,找工作不一定盯住经济热点和热门城市。就像找对象一样,不是说看起来光鲜靓丽的就是好的。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近两年由于海归、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大量涌进上海,上海职场已经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内地。一个年轻的海归在内地的大中型城市可能会被当作高级人才对待,得到很好的工作机会、培训机会,以及很优越的生活待遇等等,但是在上海这是无法想象的。那么多能力强的人,而职位又那么有限,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的几率比较小。
那么什么样的职业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首先,在企业的选择上,著名的大企业固然管理机制成熟,有国际化的氛围,但是每个人只是里面的一颗小螺丝钉,要上级注意到你并且给你培训机会、发展空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就是在一个大企业里面长年做一些程式化的事情,反倒不如中型企业那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权。
当然,大公司小公司各有利弊,如何选择要取决于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的人希望有稳定的工作和薪水,不善于处理太有压力和挑战的环境,那么在大公司一个稳定的环境里面是很不错的。但是有的人非常有事业的雄心,希望自己做大老板,那么不如到中型企业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为经来的统领全局和决策的角色打好管理基础。
此外,在城市的选择上,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大城市机会多但是人才也多,竞争很激烈,所以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肯定没有其他城市那么高。同等水平的人才,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得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同。所以选择在上海发展还是在别的城市发展要考虑到自己的年龄、从事的领域,以及职业风险等等。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如果天生的个性比较闲淡,在上海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里难以适应,那么也没有必要把自己逼在一个战场上求生存。如果是很有冲劲,而抗压能力又比较强的,那么可以留在上海。总而言之,上海虽然好,但是适合自己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