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
一、认知
包括对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这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因素。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状态的认知(如、长相等)、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如性格、爱好、情感、意向等)、对自己社会关系的认知(如阶层、是否被人接受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没有朝气,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就羞于与他人相处,缺乏进行人际交往的勇气;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自我中心,导致交往中自高自大、盛气凌人,或不屑与人交往;对自己的评价与战友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过于悬殊,就会使自己与周围战友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不利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二)对他人的认知
人际交往中除了自我认知外,对他人的认知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过程中常常受人际认知的心理效应的影响,而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要了解这些心理效应,以纠正对他人认知中的偏差。
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对人际认知的强烈影响。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往往左右着对对方的评价,影响着以后的交往。一个士兵对另一个士兵的第一印象好,他们俩就会愿意交往下去,建立友谊。相反,如果对其一开始就产生反感,就不乐意交往下去,即使因为工作关系不得不与其接触,也会态度冷淡。首因效应会对认知他人造成偏差。所以要审慎对待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不能因为第一印象好而忽略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也不能因为第一印象坏而拒绝交往。
2�近因效应。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士兵最近给军官留下的印象,容易使军官改变对士兵的看法,常常表现为军官因士兵最近的一次失误而否定其前面的成绩。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所以在对他人认识时,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这样才能消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在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时,近因效应更为明显。
3�晕轮效应。对人的看法,人们常有一种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认识倾向,犹如大风前的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环,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如果认识到一个人具有某种突出的优点,就认为其其他方面也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更多好的品质;相反,如果认识到一个人具有某种突出的缺点,这个人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笼罩,认为他其他方面都不好。这种对人的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在日常中时有发生。比如,当看到一个新兵军容整齐、姿态端正,就认为他做事心细,有条有理,意志坚强,工作负责;当看到一个士兵邋邋遢遢,就觉得其办事拖沓,责任心差,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晕轮效应是一种人际认知偏差,必须加以预防和纠正。
4�刻板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农民质朴、军人雷厉风行、文质彬彬、商人大多较为精明,诸如此类看法都是类化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由于刻板效应的作用,人们在认知某人时,会先将他的一些特别的特征归属为某类成员,再把属于这类成员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归属到他的身上,以此为根据去认知他。刻板效应的产生,一是来自直接交往印象,二是通过别人介绍或传播媒介的宣传。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由于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对人迅速作出判断,帮助人们迅速有效地适应环境。但它也容易使人认识僵化、保守,人们一旦形成不正确的刻板印象,用这种定型去衡量一切,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比如,对士兵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经过商、打过工的兵滑头,爱提意见的兵刺头等,就隐藏着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刻板效应的作用、特点是不相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维方式好、有正确世界观的人,其刻板印象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变的。要纠正刻板效应的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5�投射效应。即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投射效应对他人的感情、意向往往作出错误的评价。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
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感情投射就是其中的一种。感情投射就是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战友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这就是投射效应产生的结果,导致对他人的认知障碍。投射效应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所喜爱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和事。这种情况在青年士兵恋爱期间较为常见。有的青年士兵处在热恋时,常在周围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女朋友如何完美无缺。一旦失恋,又把对女友的憎恨之情溢于言表,言过其实。青年士兵普遍认为,自己喜爱的对象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对象是丑恶的。这种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交往对象身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交往中认知的客观性。
克服投射效应这种心理倾向的关键是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以避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同时,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既要接受自己,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情感
人际交往是在人们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才出现和形成的。作为人际交往基础的情感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情感,它是人们相互接近和联合的各种感情,如??欢、好感、热爱等。在联合情感中个体总是要与自己所希望的客体合作和联合行动。这种情感的产生是一种人际吸引的关系。另一种是分离情感,它使主体与客体分离,即主体不能接受甚至厌恶客体,没有合作欲望,如矛盾关系、对立关系、离异关系等。这种情感产生的是一种否定性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对任何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缺少的驱动力。
三、行为
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是按交往双方的意愿相互作用的外在手段和表现。它有一定的定势和类型,如援助与攻击、合作与分离、与挑战、协调与冲突、支配与服从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客观存在的,也是每一个人在交往中必须适度把握的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凝聚是人际关系亲疏的关键。具有心理凝聚力的人往往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平易近人,对人有吸引力、协调力和支配力。因此,人际交往中的行为也体现了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品德,品德的高尚与低劣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树起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