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沟通交流之路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11-18

讨论自己的作品并不是很愉快的事,因为我觉得对于文学作品,应该是读者的感受优先而作者该永远在作品的背后。但是,也许这种想法并不适合于一切方面,这是由于现代信息爆炸的同时,人们应共同具备的教养却削弱了,那么,由这种共同教养而形成的情感就很难建立,在这类情感难以建立的社会,可以说培育抒情性也非常艰难吧。


在日本80年代,常用女性时代这一口号。这20年来,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职业选择自由,家庭中男女平等等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言而喻,在通常意义上,女性的地位提高了,而且在文化方面女性的感受也得了重视。但是,当女性的感受一词被注入了期待之时,往往具有两重性。

在社会现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女性生活与男性生活之间产生了称之为裂痕的隔阂,这一现象是任何国家都会有的。在私生活方面,人们固守保守、传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同时,在公共社会方面,则出现了制度的进步、变化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一方面,女性的感受性在某些情况下,与由保守的私生活所产生的情感表达是同义语。另一方面,又主张女性应该追求从传统的生活伦理解放出来的特有的感受性。融合这两重性,典型一点说,前者是怀旧、抒情世界的守护者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应该说是前所未见的未来女神的形象。70年代末写出小说的我面对对于女作家近似要求的期待,不得不为之困惑。我决非保守,但我不愿描写空想的、缺乏现实感的女性形象。而且,每每说到期待女性的感受性,总会有一点情感受到伤害的感觉,仿佛在男女共同的世界中,被女性世界排除在外了。

日本的80年代,已从必须强调女性而过渡到了处理男女共同主题的时代,但在文学界,仍存在着强调男女差异的倾向。实际上,现实社会中,在学校教育方面,对男女同校习以为常的一代已开始成为社会的骨干。男女同校是50年代以后的事。从初等教育开始就男女同校的一代对日常使用的语言的感觉与男女同校以前的人们有着本质的不同,然而,我认为这种情况为文学界带来明显影响却是最近的事。进入90年代,期待女性的感受性这样的话已很少听到了,偶尔还会有这样的说法:最近作家的作品已辨不出是女性写的还是男性写的。这应该是现代化过程中所一贯倡导的男女平等,在某种程度上,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吧。然而,这个社会如前面所说,是一个抒情性已渐渐衰弱的社会。

诚然,男女平等不是日本社会丧失传统的抒情性、又不能建立新的抒情性的唯一的原因。这种现象,还同时受到认为抒情微不足道的思想潮流的影响。说起来,抒情这一说法,在80年代,还作为过去束缚人们精神的东西而受到轻视。与此相对,英语healing一词译成“医治”而得以流行,“安宁”、“平和”等词汇在商品、服务时作为推销手段而广泛使用起来。情操一词已很少听到了,代之而来的是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等的通俗心理学书籍热卖起来。这些,曾经在我看来是分配给女性的角色却在社会上广泛地商品化了。尽管如此,渴望医治个人感情饥渴的情况依然存在,与别人相互交流的道路仍末打开。不过,人无论男女,即使拙于表现自己的情感,也会因其独特的表达,而与别人交流的道路。我想我作为作家的工作就是要发理这些沟通交流之路的种种场景。我认为的抒情性是既要与由传统所形成的抒性保持关系,又要重新构建表现感情的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