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大”,指的是国内最有实力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PwC、KPMG、E&Y、DTT。会计专业的我当然也把“四大”作为申请的重点。虽然以前我听过许多关于这4家公司的传言,但它们的具体名字我是在填申请表时才弄清楚的。
尽管传说管院会计专业的进“四大”基本无忧(后来我们这届的结果证明该传说并不符实),但我在填申请表的那一刻还是忐忑不安。
笔试
公文写作让我跌了一跤
1月的校园热闹非凡。善于宣传的“四大”也早早占领了有利地势。我只听了其中一家的宣讲会,听完以后当然是热血沸腾,很是向往Partner描述的精彩。后来我跑到宿舍,傻兮兮地对众MM大声宣布:“要是××公司要我,此生心愿足矣。”
不过,后来我把这4家公司都申请了。不错的GPA,对口的专业和那张还算瞧得过去的照让我顺利通过了“四大”的简历关;接着就是笔试,考作文、阅读理解、逻辑、数学之类的,总之是以英文为纲。曾考过TOEFL和GMAT的我应付这种1小时左右的英文考试还是游刃有余。后来,我通过了3家公司的笔试,另有一家的笔试则由于我不谙公文写作而“铩羽而归”。
一面
别忘了临时抱一下佛脚
经历了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后,我终于盼来了通知第一轮(以下简称“一面”)的。等待通知时的我“草木皆兵”―――到哪里都要带着,铃声调到最大;每天查看电子信箱十几次,惟恐错失机会。
言归正传,说说我“一面”的经历。由于每人遇到的面试官风格不同―――有些喜欢与你聊家常似地“侃”半天;而有些则愿意耐心听你表达;另有一些面试官喜欢自己对公司做介绍。因此,我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有必要提一句,大多数面试官都会用英语和你聊,而我英语口语平平,只在面试前与宿舍MM“鸟语”一番。事后证明,“临时抱佛脚”这招还颇为灵验,没让我出“洋相”。就这样,3家公司的“一面”我都顺利通过了。
二面
面对“群殴”冷静一点
焦急等待后,终于迎来了第二轮面试(以下简称“二面”)。其中有两家公司的“二面”就是最后一轮,而另一家则是AssessmentCenter(俗称“群殴”)。其实,我很“怵”群殴,在那样十多个人的环境中单辩、群辩,不免让我想到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事实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想抢到仅有的“饭碗”,于是每个人都争相表现自己。然而,事实证明,锋芒毕露的策略往往会适得其反,最终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采取“跟随”战术的人。无论是风格相对平和的“四大”,还是其他较为Aggressive的公司,基本如此。我原本对自己的英语信心不够,加之在“群殴”现场亲闻各大“高手”流利的英文,心里还真没底。不过,真到了我发言的时候,我颇有豁出去拼一把的气概,一点儿也不怯场,总算将自己的弱项应付了过去。我对“群殴”的体会是:沉着冷静,步步跟随。
面见合伙人
Just be yourself
再谈谈见Partner的过程。其实,这和“一面”见经理的经过颇为类似。Partner的风格也因人而异,需要“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当然,“以不变应万变”也是必要的。我至今仍记着一位师兄对我说的“Just be yourself”。是的,在经历面试这类没有硝烟的战争时,你可能“伪装一时”,但长期的持久战必然要求你表现出最真的。面试官精心设计的问题和他们丰富的阅历会使你自认为巧妙的“掩饰”显得不堪一击。因此,“Just be yourself”是最简单也是最明智的做法。当然,针对不同公司的要求,有意识地在不同的面试中突出性格中的某些方面,如谨慎、自信等也十分必要,但前提是必须呈现真实的自我。事实上,任何公司招人的重要标准都是“诚实”。最后交待一下我面试的结果,在12月初,我拿到了两个Offer。另一家公司在最后一面把我“拒”了,我猜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在见Partner时大说我的“税务专家”理想,结果是牛头不对马嘴。
顺便提一句,“四大”素以Professional著称,所以准备职业装去面试还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仓促的前期准备工作,导致没有体面“行头”来应付面试,有两次面试都被面试官说了,当时感觉巨尴尬,恨不得马上去换套衣服。不过,所谓“大礼不拘小节”,两位说我的面试官还是让我通过了,至今我仍十分感谢他们。还是要提醒各位后来者,准备“行头”、包装自我还是必要的。无论是转战“四大”还是面试其他公司,至少要给人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