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2003年10月中下旬以来,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在听惯了“四自教育”张扬个性的当下,“绅士淑女”委实令人耳目一新。
校方针对一些青少年出口成“脏”、灰色口头禅流传、同学关系消极等德育缺口,提出“淑女气质”、“绅士风度”的做人要求。校方解释其涵义绝对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礼教名词,也不完全是西方上流社会的社交用语。它是学生们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上能够比较成熟,规范的一个形象用语,不会抹杀现代青少年的活力和朝气,相反,更能使青少年焕发出纯洁、真挚的人格魅力。选用“淑女”、“绅士”这两个词,不但能够打破传统评价话语的规范,让学生有新鲜感和认同的欲望,同时又不与学校一向提倡弘扬的“见义勇为”“敢作敢当”等构成矛盾。
恰巧,不久前,106岁的宋美龄走完了她跨越3个世纪的传奇人生。中国无论官方还是都给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一篇报道写道:美国威斯理学院的学习,使宋美龄“扩大了视野,在教育殿堂上更上层楼,也使她从少女变成淑女”。当然,她的优雅、能干、活力、高贵、整洁、魅力四射,远不是淑女二字所能包容的,但淑女无疑是其最基本的底色。尽管,宋美龄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其他人毕其一生也很少能达到她那样的风范,但从小教育孩子们做绅士、淑女,应该算不错的选择。
关于女性话题的种种发言中,“独立、平等、智慧、灵秀”等,似乎已成了各色人等的共同审美理想。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的这一脍炙人口的句子,正好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淑女文化是其很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野蛮、性自由”被一些人拿来当做新女性标签的时下,淑女气质和风范,更显得弥足珍贵。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最不稳定的时期,如何为孩子确立一个科学的严格的,也是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格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在传统美德基础上又不失现代文化价值的绅士、淑女的提法,无疑具有可行性。
提倡做淑女,总比做野蛮女友好;提倡做绅士,总比做野蛮浪人好。但愿这一活动,不会被一些人认定为复古倒退、不合时宜、束缚个性,也但愿国人把淑女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