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双,一个年轻的生命枯萎了;因为一句话,一个青春的生命凋零了;因为一件事,一个正处壮年的生命消逝了……人的生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生命应该是坚强的,越在磨难和挫折中越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然而事实上生命却又是如此的脆弱,像鸡蛋壳一样不堪一击。
血写的事实让我们心碎。请看近日发生的部分事实:
不久前,一个16岁的少年因为向妈妈要一双旅游鞋,妈妈以刚给他买过为由拒绝了,仅仅因为买一双旅游鞋的欲望没有满足,少年从楼上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7月15日7时30分,道里区三孔桥上悬挂着一个年轻的,准备跳桥自杀,被人救下。询问原因,原来女青年从外地来哈尔滨看在这里工作的男友,两个人发生口角,女青年一时想不开想要自杀。
7月17日10时左右,道外区北十二道街,一个中年男子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据邻居介绍,这个中年人与妻子离婚,孩子被妻子带走,自己独自一人在家,感到心里憋闷,纵身从楼上跳下。
7月18日,一名刚上小学3年级的12岁女孩,只因听爸爸说学习成绩不太好,在自己的家中上吊自杀。当时女孩给开家长会的爸爸打,询问学习成绩。爸爸说:不太好,回去再说吧。没想到回家看到的是女儿悬梁的身影。
让人心碎的事情屡屡在猝不及防时发生,生命为什么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有关专家解读认为,这些人都处于精神的亚状态,精神亚健康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自己的潜在杀手。
精神的压力,社会的负担,使人们的心灵越来越脆弱,呵护心灵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据介绍,我国目前有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此外,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000万。如果不加以疏导和治疗,这些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很大一部分会成为精神疾病的后备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物质依赖、自杀、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等日益突出。在我国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到2020年将上升到25%。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遏止这种上升势头。
专家分析,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激烈,一些家长往往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不自觉地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忽视了孩子对这些压力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一味地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或者对孩子的成长预期过高,一长,必然在孩子心中隐隐地形成一种压力。而孩子们之间也往往会交流这些由父母和社会其他方面传递来的压力,并不自觉地互相渲染。久而久之,这种也许很正常的竞争压力,通过社会传导机制层层传递,也就层层递增、放大,以至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孩子在溺爱与苛求之间难于寻到一种平衡,脆弱的心灵在外界一点小小的打击下,走入极端,不负责任地让生命选择了枯萎。在孩子选择自杀之前,精神已经处于非此既彼的亚健康状态。对于成年人,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明显大于儿童,各方面的压力无从排解,日积月累成了心病。心病不及时疏导,使人看不到眼前的光亮,最后突然爆发,选择死亡作为解脱的手段。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尚不到30%。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关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心理和行为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等现象的发生率也呈上升势头。而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有专家提出,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所有辅导和咨询人员后上岗、持证上岗,保证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专家提示:心理问题易引发精神疾病。
现实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繁忙的学业、激烈的岗位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压力大、心理问题增多,假如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就容易使精神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专家介绍,人们总体的心理状况是基本健康的,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少数,占有量不足2%。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矛盾和冲突,关键在于个人平衡矛盾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人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者是客观矛盾激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大学生在考试前心理紧张,会感到焦虑;有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岗位激烈竞争造成内心的焦躁不安;还有一些人因为失恋产生苦恼和忧伤等等。但这些心理问题,情绪困扰与心理疾病并不是一个概念。考前的焦虑、择业的茫然、失恋的苦恼这些烦心事自己排解不了。找朋友聊聊,或者找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一下心理咨询,这些情绪困扰、心理问题就过去了,这正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可有的人有了心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也羞于向他人提起。长期都郁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使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假如这种心理障碍仍然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心理疾病。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临床表现有焦虑、恐惧、忧郁、强迫性行为、神经衰弱等。
据了解,我国正在制定一个为期十年的工作规划,遏制精神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健康危害。预计到2010年,将有60%的城市居民和40%的农村居民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这一比率目前仅分别为30%和10%。中国将通过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加强重点疾病预防、改善医疗服务治疗等手段达到这一。我国将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作为精神疾病防治重点,把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和灾后人群作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
据专家估计,现在城市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者关于老年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25%左右,预计10年后能提高到60%。抑郁症患者接受合理治疗的比例也将从现在的25%上升到2010年时的40%。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率将达到60%。为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全国精神科医生的数量将从现有的1.5万名增加到2万名,一半以上的县在综合性医院将开设精神科或心理咨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