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知足和不知足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8-07

常听人讲“知足常乐”,很多人认为这是在目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幸福之道。《老大的幸福》不就是这样一个主题吗?

在我看来,“知足常乐”实际上是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智慧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

这样说绝无对“知足常乐”的贬意,而是想说,不知足实乃人性,知足是违背人性的。

清朝《解人颐》中的那首广为人知的打油诗,可以说把这种人性刻化得淋漓尽致: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

说知足违背人性,有很多证明。

过去我总不理解那些位高权重的贪官为什么要贪污,要车有车(专职司机不说,还不耗自家油),要房有房(不止一套),人人尊敬(出入前呼后拥),在咱小老百姓看来,那都是天堂般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为什么还要贪占下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最终把自己贪进去甚至贪没了。现在想想,是自己没有到那个位置,到了那个位置可能就有了那样的想法。当占有成为一种可能时,人可能就会去占有,背后的动力就是无穷无止境的欲望。

还有就是人们对于拥有的东西往往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而没有的东西则成为了心目中的女神。无视拥有东西的价值,扩大没有东西的价值用人们说滥了却屡教不改的说法就是“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方觉得可贵。”换句话说,人们总是盯着那些没有的东西,这也是欲望无穷的证明。

另外一个证明是现实版的,前不久,九江学院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案件,我想之所以令人震惊,可能是因为人们实在是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一个学法律出身的身为教授的政法学院副院长,居然杀死了曾经提拔过他的政法学院的院长,原因就是俩人不和。这个副院长据学院的老师称,平日里不肯吃亏,喜欢钻营,所以他的职称上得很快,比他杀死的那位院长还要高。在我们眼里我们可能认为这个副院长很傻,都成了教授了,还身为副院长,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还要干这样的事情。其实导致他走到这一步的不是因为他傻,而是极度的不知足。就像林彪一样,当了二把手还不知足,非要当一把手,而且还得快点儿当上,最后把自己给毁了。

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痛苦,为什么经常感到痛苦,原因就是人都是不知足的,不知足就要想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得到想要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管付出什么,这个付出的过程都会有一些痛苦,比如狮子捉羚羊,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得到了还好些,如果再得不到,那么就更痛苦了。

当然,这种不知足的人性不光是带来痛苦,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带来成功的喜悦,带来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我觉得人事事知足并不好,其实人也做不到,很多人能够做到知足,也是因为他确定得不到他想要的,所以也就不再去奢望从而避免失望带来的痛苦,这其实是一种智慧,而不是真心所愿,不信给他想要的东西,他还是十分愿意接受的。

但另一方面,欲望太高了也不好,一是得不到会带来失望和挫折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能会有因逐末而舍本的危险,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身边经常上演这样的事情。

我的想法是,要有一个力所能及的欲望,比如你能买一个两居室的,就不要努着劲儿买一个三居室的,三居室的是比二居室的好,这谁都知道,但假如因为负债太高,压力太大,拆东墙补西墙,搞得自己躺在三居室里却不如躺在二居室里睡得好,睡得香,那就是欲望太高了。

白岩松去台湾采访王永庆的时候,王永庆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做成这么大,一开始经营米店,就只想着把米店搞好,米店搞好了,就再开一家。

树立一个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在知足和不知足之间把握平衡,不要管别人到达了哪里,不去攀比别人,因为一攀比人性就出来作怪了,即不自觉地都跟比自己强的比,一比就生气,搞得自己很郁闷,何必呢,扩大自己的胸怀去赞赏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他高兴,你也高兴,踏踏实实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欣赏着自己一天天地进步,就知足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