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缘,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一种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状况。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因素又是很多的,尤其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交往水平。大家知道,人际关系是在“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前提。原来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后来由于交往少了,关系可能淡薄下去;而原来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关系也可能亲密起来。一般地说,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是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关系越密切,反之亦然。交往的内容有工作性交往和非工作性交往之分。工作性交往是客观情境规定的交往,这种交往水平主要体现在交往效果上。举个普通的例子:有三个人在一起工作,甲、乙二人工作很认真,唯独丙马马虎虎,而他的工作又经常由甲、乙进行返工,或者他的工作质量给甲、乙工作带来一定损失,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那么甲、乙的关系就易亲密,而他们同丙的交往就易疏淡。因工作效果好,工作协作性相应提高,交往的双方,就感到满意,彼此容易产生信任感,这样就扩大了交往的范围。
所以许多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的,中成了好朋友,恐怕友谊的桥梁就是由良好的工作交往所构筑的。非工作性(或业余性)的交往不是由特定环境规定的必然交往,它属于人的主动行为,对于形成良好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同事之间在工作之余,串门、聊天或聚餐、郊游、看电影,都是交往的形式,这种交往水平,就体现在交往的数量和深度上。通常业余性的交往双方感到愉快,加深感情的联系,并逐步形成一种整体感,彼此的关系就易密切。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不合群,业余从来不与别人交往,他与别人关系渐渐疏远是十分自然的了。
二是互酬水平。
社会心理学指出,人的行为具有某种互酬性。这里的“酬”,不仅包括物质内容,而且也包括了精神、感情的内容。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你的书本丢在教室里,就会有同学帮你拿回;你的心情不佳时,室友会帮你分忧解难。你心里很感激,总想报答对方,这就是一种“互酬”。人与人之间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是稳定、密切。互酬性低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别人的困难需求漠不关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漠。
其二,用等价交换、买卖商品的态度来对待同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帮助,使人感到你“门槛精”,很势利。别人从你这里既然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和愉快,同你的关系疏远也就不难想象了。�
三是评价水平。也就是你对别人怎么看,又要求别人怎么看你。评价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于你讲别人的好话多少,而取决于你对别人的评价是否真诚和符合实际。人缘好,既要求有感情上的,也要有心理上的好感。对他人的好感反应也是一种情绪定势,它是多次类似的情绪积累而成的。而影响这种定势的重要原因是双方在交往中的态度。有的人在别人面前,自以为是,表现出一种轻蔑的姿态,即使在求助于别人时,似乎也摆着一副考虑别人的架势,久而久之,别人对你就会产生一种反感;有的人对评价别人缺乏一种真诚性,认为吹捧、奉承别人就是交往的良药;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绩,或者从来不对别人讲心里话,使人感到你虚伪、很偏狭;还有的人,只喜欢听好话,一听刺耳话,就表现出厌烦和不满,别人见你肚量如此狭小,自然就避之唯恐不及了。�
四是包容水平。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出身、经历、文化修养不同的个人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差异,就更是不奇怪了。对这种差异,需要加以包容,这也是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条件。包容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彼此相处中的非原则性矛盾要善于“钝化”。包容水平越高的人,与他人相处的适应性就越大,人缘自然容易好。有些人与他人相处中缺乏“弹性”,碰到一些矛盾喜欢“咋呼”,只有别人让他,没有他让别人,其包容水平很低,人缘关系搞僵也就成为顺乎逻辑的结局了。那么,在交往过程中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呢?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交往的主动性�
这种主动性,应该表现在工作上协调帮助与主动照顾。一个人即使为人热情,容易被人接近,但在工作上拣轻怕重,不负责任,使别人感到你是个累赘,那么要融洽你和同事之间的普遍关系,仍然是很难的。诚然,人们对交往的喜厌倾向,同人的性格是有关的。性格外向的人,爱交往;性格内向的人,好独处。但人的性格并不是先天注定、亘古不变的。同事之间是有些话可谈,有些事可商的。比如有人生病了主动去看望,平时碰到什么问题,主动谈谈心,遇到感兴趣的事情,大家交流交流,逢年过节串串门,搞一些集体活动,诸如此类的事情多做些,可以联络和增进思想感情的交流。当然为交往而交往,也大可不必,至于为了某种不纯正的目的,而去拉拢别人,那就更不对了。�
二、增加互酬的无私性�
生活中类似事情是屡见不鲜的:有些人接触伊始,给人的印象不错。但时间长了,人们却渐渐地疏远他了;有些人刚相处,似乎很难交往,但日久天长,人们却逐渐喜欢他了。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们的“人品”不同。有些人表面上很热情,实际上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他帮助别人的目的,是企图“虾子钓鲤鱼”,想从别人那里捞到更大好处。这样的人品能博得他人一时的好感,而很少有人与之成为“患难与共”的知己朋友。有些人正好相反。他帮助别人,不露声色,也不要得到别人回报,而别人对他的帮助,他总是铭刻在心,必欲报答而后安。前一种人讲的是“互酬”的自私性,后一种人讲的是“互酬”的无私性,你说哪一种人际关系好呢?这就显而易见了。
三、增加包容的广泛性�
换言之,不但在相好的朋友之间能互相包容,就是关系一般的甚至与自己有疙瘩、有意见的同事中,也要学会宽以待人。不但要在没有是非的问题上要善于妥协,不去斤斤计较;就是在对方明显“亏”了自己的事情上,也要学会“以德报怨”。人与人相处是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的。一个人待人的“弦”绷得过紧,容易射出损害相互关系的意外之箭。有时,即使你主观上无此意愿,客观上仍会出现令你遗憾的局面。有句话叫“难得糊涂”,用在同事相处中,也是有其合理之处的。自然,这并不是鼓励人们去做老好人,不分是非。一团和气的老好人 ,不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人品。
四、增加评价的真诚性�
最主要包括三点:看人、议人、对人要“尊”、“真”、“诚”。所谓尊,就是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人的能力尽管有大小,贡献也可能不同,但在人格和政治上是平等的,即使一时后进的人,也???如此。如果自恃智力高人一筹,或家庭地位优越而轻视别人,结果是必然在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得到离而远之的回报。所谓真,就是对人不应口是心非,讲话总留后半句。或者当面说好,背后说坏。也不要无端地去猜疑别人 ,好像别人总同你过不去。人与人相处中,难免发生矛盾,有了矛盾应该开诚布公,不要做肚皮功夫,这也是真的一个要求。所谓诚,就是对别人的缺点、短处不讥笑,对别人的优点、长处不嫉妒,而是虚心学习,补己之短 。“尊”、“真”、“诚”的反面就是“傲”、“伪”、“妒”,它是人际关系的大敌,不可不除,以免为人之大患。�当然,在人际交往中,关系好坏也是相对的,而且有个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在“交往”、“互酬”、“包容”、“评价”等方面努力下功夫,比较理想的人际关系是不难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