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人际交往的艺术与礼仪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12-04

学会欣赏别人

有人认为,在越来越个性化的社会交际中,“欣赏自己”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应用。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起码表明了人已经开始注意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可往往物极必反,“欣赏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为极端的自私自利;发展到唯我独尊的骄横和霸道;发展到了“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个性变态。

这样“欣赏自己”最终毁掉自己,失去别人的帮助,走向人生的黯淡、寂寞和孤独的泥潭。

学会欣赏别人吧,当然最好还是别做什么“追星族”、“追款族”,把欣赏变成崇拜,追星追款追得连自己都找不到了,这样“欣赏”不是很悲哀吗?

如果我们肯于把自己欣赏的目光从那些近似海市蜃楼般的“星系”中收回来,看看你身边这些你从来不曾欣赏过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虽不如明星、大款那般被传媒“炒”得火爆,但他们却仍然认认真真地着,努力地工作着,真诚地与人打着交道。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同情、关切、微笑和互相帮助都是朴实而真切的。这些人就生活在你的周围,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和邻居,他们在你失败受挫时安慰你、帮助你;在你成功高兴时会鼓励你、赞美你;下雨时,他们会拉你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刮风了,他们会为你披上一件御寒的风衣。这些人才是你真正应该欣赏的人。
或许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烦恼时也会喊一喊、骂一骂,他们在背后也要议论别人的优点和缺陷,他们也喝酒、抽烟、打麻将,也有七情六欲。社会有多复杂,他们就有多复杂。但这些“恶习”谁能保证自己身上就没有呢?真正懂得交际艺术的人,是知道怎样用欣赏的目光把一堆粗树根变成艺术品,明白善意的批评也许会使恶魔变成美丽的天使。

善于理智欣赏别人的人,他总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又充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

学会欣赏别人,会帮你成功。

2. 礼仪第一原则--尊敬原则

李宏认为快速掌握繁多礼仪知识的秘诀是把握礼仪的四项基本原则:尊敬原则,适中原则,真诚原则,自律原则。把握了这四点,你就不会出太大的洋相。即使一些弄错了,也会得到谅解。

尊敬之心是礼仪的根本。

这可以从古人创造的文字来看:繁体的“礼”这个字的本意是指敬神,引申为尊敬。仪,容也,引申为形式、仪式。把一个人内心对自己、他人、集体、事业、社会、自然、民族、国家的尊敬之心通过得体的美好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礼仪。所以只有内心充满了敬意,你才会显得彬彬有礼。
比如,在与人交往中,约会是常有的事。与人约会最重要的是守时。一个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人是不会总让别人等候自己的。除非你有突发的紧急事务而又无法通知对方。李宏认为,礼仪小姐之所以能一直等候,实在是继承了“尾生抱柱”的美德,也是对自己诺言的尊重。
3. “礼”的悲哀

中国被世人称之为“礼仪之邦”,这是华夏子孙的光荣。对于一个文明社会来说,讲“礼仪”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是维系社会的良药。但是润滑剂用滥了同样会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良药服过了量无异于吞毒。
郭健宁曾讲过这样的事情:
一位司机酒后开车将行人撞死,自己也因此坐了班房。究其原因,就为了一个“礼”字。那天,他开车为朋友拉,那位朋友在感激的同时想起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礼训,便设宴招待了这位司机。可偏偏这位司机又信奉“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的礼谚,虽明知酒后开车为法纪不容,但盛情难却,为了不失“礼”,只好自己给自己开了违法的绿灯。结果竟为了一个“礼”字办了件终生遗憾的蠢事。

某县一位农民在邻居大办喜事的同一天,喝下农药离开了人世,他就是因为自己送不起礼,怕“失礼”被同村人看不起,甚觉脸上无光,无脸活在这个世上了,成了“礼”的殉葬品。

当人类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还有一些人抱着封建礼教、礼规不放,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邻居李大妈的儿媳妇面前总摆出当年自己那位婆婆的威严,照着数不尽的老礼来衡量儿媳妇的一言一行,家庭气氛紧张。

由此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老祖宗留下来的“礼规”、“礼法”、“礼训”以及有关的一切传统做法都应该重新审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应当保留,但有的规则应该去其糟粕。对于有用的,用时需适时适度,而且用时有的应赋予其新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