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消息,某同学:4个多月里13次,其中最短的一次在一家公司呆了4小时。这是西安西安某公司做的某抽样调查时的一个受调一员。据该调查显示:有近63%的称有过跳槽经历。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压力是每个应届毕业生提得最多的词汇,甚至出现了“零”就业现象。二者一比较,就业究竟是难?还是不难?
我是从事职业工作的,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人向我提问关于就业的相关问题。在一些高校进行演讲的时候,经常听到的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我抱怨:“企业要求太高”、“企业给的条件太差”、“这样的小企业根本就没有发展”、“太黑了”…………,但我从来都没有听到过有谁反省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天下的真理都是他家的,天下的邪恶都是别人的。曾经听到过很多企业老板抱怨,应届毕业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甚至有的企业主公开讲:“我再也不招应届了。”是谁伤害了他们的心?
从古至今,谁都希望“天下英雄为我所用”,但如今这些“天子娇子”为人所弃,只能说明英雄不再是英雄。英雄因何而落魄?
问他们“”最喜欢的偶像歌曲他们知道,但却不知道客户的是多少;问他们如何才能在“魔兽”中组成战队他知道,但却不知道改如何去与合作;问他们大学教育中什么制度最不合理他们知道,但有哪些知识现在他应该学习他不知道。究竟他们知道多少又不知道多少?
听到过太多人和我说:“我在五年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可以改变公司目前的糟糕状况”。但是今天呢?在今天的工作中,这些热血青年又都做了什么?“公司里管理太混乱,都是人情化管理”、“根本就没有人给我机会,也没有人愿意教我”,可结果连最基本的客户签单程序都不知道,连最基本的工作流程都不清楚,连最基本的社会礼仪都不具备。究竟有什么是他们能做的?
应届毕业生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就业?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一家公司只待了4个小时就辞职,这样的人在下次能够在公司做多久?一天?一个星期还是一年?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缺乏起码的职业认知,更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在能力和经验都不占优势的时候,作为唯一有力的态度都缺失了,在中他们还能以什么去竞争?没有可取之处,企业还为何要录取?
频繁的跳槽的原因在与这些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不理想,认为自己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每跳一次槽,每与官见一次,自己的身价就“贬低”一次。那些人才挑选专家们,是不会对这样还没“定性”的人感兴趣的,更不会给他们一个机会。
应届毕业生近些年的“品牌影响力”的逐步丧失,不能说与职业精神的缺失毫无关系,在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如何面试以外,更需要教会学生应该如何打造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如何提高个人的职业精神,以适应这个社会及企业对他们的要求!
希望这样的“跳蚤”以后不会再看到!
商振,职业培训专家,畅销书《职业精神》作者。一直从事职业发展培训,现兼任中国人才研究会人事人才专业委员会职业认证项目、劳动部1+N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及机构专家团顾问成员;十余家知名培训机构特聘培训师;人力资本、与管理等专业特约撰稿人、专栏作家。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newsway6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