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大学毕业就有教养吗?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8-09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 , 每年我在旅途和参加会议的时间超过200天, 呆在陌生人群中的时候远多过宅在办公室的时光.也许出于职业习惯、也许出于无聊,我喜欢观察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表现,并饶有兴趣、八卦地揣测可能的原因。
比如说在北京机场候机,南飞城市候机区,聊天人们的浅声细语,北飞城市候机区里偶遇旧友,旁若无人的爽朗笑声,无不淋漓彰显出地域性格。这种公共区域的开放式交流关乎个性而无伤大雅,没有人会上升到教养的层级,即便有些嘈杂扰民,也被匆匆的旅客所包容。
但这些个性行为的无顾忌表现如果发生在严肃的会场、安静的教室呢?是不是需要上纲上线到素质问题了?这个经历甚至颠覆了我笃定的观念 .
日前在北京参加一个教育部项目评估会议 ,到会的都是各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或者申请到部级科研基金的博士、硕导们,讲课的是项目评估专家与部里的司局长。会议进行正酣时突然身后想起低低的聊天声,讨论SCI与 SSCI文章发表,声音越来越高,语言从中文变成英语又参杂进个别法语发音,聊天的三个参会教师眼睛放着光,夹杂着手势,俨然很有心得,全然不顾周围人善意的安静手势与忍无可忍的感受,慢慢地声音大到会议的讲者不得已停下来等待,三位还在旁若无人地聊着。
这是个大知识分子们扎堆的会场,当时的我很无语,很纠结地看着这些聊天相当投入的大学老师们。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建构史 ,人类的文明与受教育的程度分不开,与知识的积累程度紧密相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才有孟母三迁,与读书人为伍,品行就会变得高尚。
长久以来,社会主流认知有这样在一种共识 : 有教养的人一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定也是有素质的人。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不文明行径时 ,总在想当事人没有素质,一定是没受过良好教育,固执地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当然教养越高,素质毫无疑问也越高. 甚至想过,中国人如果都是大学毕业,就不会再出现国人到境外旅游被人斥之为没教养人群的现象.
那几个在会场用语言聊天的老师,可以肯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肯定不拥有高等的教养。
受过高等教育不等于有教养。教育可以后天接受,人一生都是在受教育与学习中渡过的。而教养是一种习惯、生活习惯、思想品德习惯,最重要的是有历史性、传统性、社会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十年可以出现一个暴发户但一百年才会培养出一个贵族。教养需要从人一生下来就该着手抓,并养成好习惯,再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并形成一种社会认知氛围。受过高等教育只能说明你习得教养的能力强,提升素质的平台高,如果自己不注重修为,一样是肤浅之流。

公民的修养教育应从摇篮开始而不是始于大学,当今社会所缺少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的确如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