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关心时尚的请免进,因为我讲的不是,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中国历史上有个时代,名为魏晋时代,这个时代总被打上“风流”的标签。是怎样的一种风流呢?先讲一个故事。东晋时有两个收藏癖。一个叫祖约,大家或许不知道此公为何方神圣,但总知道“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祖逖吧,祖约就是这位北伐志士的嫡亲弟弟。祖约喜欢收藏钱币之类的玩意,乐此不疲。另一个叫阮孚,阮孚喜欢收藏木屐,也为之废寝忘食。
两人都是收藏发烧友,谁的境界高呢?某日,某人不请自来到了祖约府上,祖约正在料理财物,忽见人来,慌忙用身体遮挡那些收藏钱币的筐子,言谈举止大失常态。
某日,某人忽然造访阮孚府上,却见阮孚正在自己吹火给木屐上蜡,一面做,一面叹息:“哎,此生不知道能穿几双鞋呢?”神色如同在闲聊一般舒畅优雅。
故事结论:
《世说新语》记载下了这则轶事,并给出结论:于是胜负始分。
按魏晋时的评判标准,阮孚胜,祖约负。这个胜负是指人生态度的一种胜负。不看谁迷得深,而是看谁把持得淡定。祖约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在钱币上面,被这些“身外之物”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生当然“负”;阮孚虽着迷木屐,却跳得出来,保持得淡定,不为自己的爱好所奴役,这样的人生,当然“胜”。
魏晋时代评判人物不只看成败,更要看能不能从成败中跳出来。事业可以输,风度不能输。套用一句话就是:哥比的不是事业,比的是境界;哥比的不是成败,比的是风度。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个有限的框框里发展。你的使命,就是把这个框框里的内容做好做精彩。然而,我们在把框框里的内容做好的同时,不妨也要跳出框框来看一看,如此才不至于被这个框框所累。做好框框里的内容,那叫敬业;跳出框框来看,才可以淡定。所以《三国演义》在开卷之前,先给读者一杯消火的凉茶: “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是提醒了要你跳开来看三国的成败。
东晋人物谢安,淝水之战的军事总指挥,他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他没有发牢骚说:你有压力,我有压力。而是以跳出大战这个框框的态度指挥大战。他在后方指挥所下棋,前方捷报传来,他将自己一生最漂亮的成绩表藏在袖子里,继续下棋,有人问起,轻描淡写一句:儿辈在前线大破敌军。
古人如此,今人该如何?我们还需要像阮孚那样一面做业务,一面感叹一生能做几张业务单吗?
我的看法是:需要,比古人更需要。因为在商品社会,容易泡沫化,成功也容易泡沫化。我们的成功是建立在的胃口和偏好上。消费者的胃口和偏好造就一个短时期的繁荣,养活一大堆经理、董事、骨干、。这种奇迹有如狂风暴雨般骤然而来,但也如所曰:暴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过几年,市场的需求和胃口变了,你还来不及高兴,业务单、成绩表就落花流水春去也,新的业务又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所以,在热闹中不妨有一种冷眼光,在喧嚣中不妨有一份静心思。时代,胜与负没有中间地段,业务拿不下,你就无地自容,非胜即败,心灵很容易在胜与败两个极端境地的高抛高落中粉碎。所以,要给自己营造一个缓冲地段:淡定。
打出业务上的淝水之战
如果跳不出来,局限在成败得失的计较中,这种态度就决定你的人生失败一半了。东晋将军殷浩因为战败被罢官在家赋闲,他对自己丢官一直耿耿于怀。权臣桓温想重新起用他,殷浩马上给桓温回信,可这位仁兄太不淡定,生怕写错,于是屡次把信从信封里抽出来改写,以至于最后将一张空白信纸装入信封,桓温大怒,复官无望。殷浩难以释怀,一天到晚用手在空中写字:咄咄怪事。最后郁郁以终。
民间说老不看《三国》。年纪一大把了,也该跳开来看自己的人生,站在一个高度审视成败了,却还陷在历史演义的成败纠葛中不能自拔,何必?何苦?
只有跳出此山才能看清此山,只有跳出棋局,才能看清棋局。所谓旁观者清,你也要试着做你自己框框的旁观者。你淡定了,在你的,你就是谢安,你就能打出你业务上的淝水之战。
友情提示:
想想一生能买几件衫?能买几双鞋?请购物欲强烈的太太们能跳出自己的购物欲,手下积德,给你们的老公多留点私房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