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竟然问我会不会喝酒,能喝多少?”随着季的到来,在一些论坛上,对“灰色技能”的讨论开始多了起来。什么是“灰色技能”?其实就是指唱歌、喝酒、跳舞甚至运动等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特长或交际能力。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也可能让你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涯中体会到这些“小特长”的重要性时,身居象牙塔的们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在这方面锻炼自己。
有没有喝酒等级证书、麻将等级证书啊?
毕业生
灰色技能就是交际能力
“从短期来看,可以使自己多才多艺,长远看来就更有利了,它能在工作中助我一臂之力”,北京某高校研究生杨越崎(化名)认真地说,光有履历是不够的。
性格内向妨碍求职
在青岛读大学期间,杨越崎学的是中文,按照她的说法,这是个“做什么都可以,但哪儿都不缺人的专业”。往届毕业生中,除了考研成功的,能找到的最好工作就是,“除非家里有关系,否则一切都得靠自己。”杨越崎试着投过几份,但发现自己明显不适应离开校园的,于是考到北京读研究生。
杨越崎选择的是两年制培养,研一刚结束,她就一边准备论文,一边寻找满意的工作。她参加了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做过公益活动志愿者,赶场数次会,在网上投了几十份求职书,虽然也有笔试、面试机会,但没收到一份offer.这让杨越崎压力越来越大,她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仔细想想,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和自己的性格很有关系”,杨越崎说。她自认为是一个偏内向的女孩子,和人交往时总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干脆沉默。大三毕业实习期间,整整三个月,她一个人呆在单位的角落里坐牢一般,走路踮脚、说话小声,老师没下班,是绝不敢走的,每日就悄无声息地上网耗,她开玩笑说,好像一直在暗示自己,“你的角色其实是电脑旁那棵绿萝。”
“灰色技能”助力职场
“灰色技能”这个词也是杨越崎在反思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她发现,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凡在学校中人缘好、交际广泛的学生,走上职场同样能够如鱼得水。
杨越崎大学时期的班长张小平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成绩一般,农民出身,但社会活动丰富,在校园异常活跃,除承担学生会主席、班长职务外,还办社团、参演话剧,为校报撰稿等。此外,张小平和学校老师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和学生处的人出去喝酒、唱歌。以前杨越崎总觉得他老练,但却不得不承认张小平的“出色”:奖学金名额有他、入党有他、有什么机会辅导员第一个想到他……找工作时,张小平最终拿到了济南某局党委宣传部的offer,又是同学中最成功的。
“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他的‘灰色技能’吧”,杨越崎想明白了,自己只知道考四六级考计算机,虽然成绩不错,证书一堆,但在与人交往方面得分为“负数”,和陌生人说句话就冷场,不懂得拉近关系,甚至毕业了还有同学记不住她的名字。
学习“技能”看到曙光
“还是父母看得远”,杨越崎说,其实爸爸一直有意在这方面锻炼她。
每次爸爸到青岛出差,有时间总会叫杨越崎出来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吃饭。大人们推杯换盏之间,爸爸就小声让她也主动“敬杯酒”,或者拉她参与饭桌讨论的话题。每每杨越崎心里都一百个不情愿,别别扭扭地站起来敬酒,说些学来的客气话。饭后,爸爸照例教育她一通,“你得学着点……都20多岁了,怎么吃个饭都这么拘谨呢?等工作以后,这些就是正常交往,到时候你可怎么办呦?”
回想起来,杨越崎有点后悔,自己的校园时光好像被浪费了,既没有参加什么社团,也不热衷校外活动,连实习机会都是家里人帮忙找的。现在,她开始留心掌握一些求职技能。虽然对拉关系这样的事情很反感,但最终还是克服了心中的别扭。以前从不参加的同学聚会,现在能去则去,尤其注意和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联络,在饭桌上学着和前辈拉近关系,喝酒、唱歌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所幸除了心理障碍外,这些“灰色技能”对她来说并不难,从积极方面看,杨越崎觉得不见得是坏事,自己的朋友圈在扩大,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前段时间,终于有个师姐答应把她推荐到单位实习,如果顺利就有希望留下工作,杨越崎顿觉看到了曙光。
掌握方法受益匪浅
经过这一番折腾,杨越崎感慨,以前提起“灰色技能”总觉得是个贬义词,现在她将其理解为中性词汇――人际交往技能,“我认为它不单纯指拼酒、送礼之类的……,不见得能喝酒就能找到好工作吧?”杨越崎说,身边的同学也鲜有专门去练酒量行酒令的,但多数人会非常在意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待人处世的能力,“这是个综合指数[2445.91 -0.31%],熟练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不论在求职中,还是工作后都会受益匪浅。”
在校生
大学生不像想象中单纯
和“大梦初醒”的杨越崎相比,李冉(化名)刚上大一就接受了这种意识,现读大三的她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灰色技能”。
大一新生首届班委会选举,李冉当选为学习委员,晚干部们出去聚餐。席间班长频频举杯,“以后班里的工作就多倚仗大家了,我先干为敬”,敬完大家再挨个敬班委。看着大家边喝酒边交代工作的架势,李冉傻眼了,作为一个刚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小姑娘,她一直以为交际应酬是“爸爸妈妈做的事”,平时也很少喝酒。
轮到一位女生时,那位同学很拘谨地端起酒杯喝了两口,推说不会,班长没说什么,李冉却明显感觉气氛有点低落了。于是酒杯端到面前,她就一饮而尽,“好样的!以后学习工作还得你多费心哈”,班长很满意。
当上班干部,李冉发现聚会吃饭的场合越来越多,不仅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也是如此,甚至更频繁,于是会喝酒、会说话的同学和老师关系尤其好。
李冉举例说,对面一班的学习委员,成绩一般,但很会“来事儿”,经常陪老师们喝酒、聊天,送礼物,结果爬得很快,大二就成了校学生会主席,更重要的是,他几乎拥有所有的荣誉证书,“校优秀学生干部、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先进志愿者……找工作肯定有优势啊”,李冉有些愤愤不平,同时也为自己的 “仕途”和将来担心,于是开始留意学习周围人的做法,修炼“灰色技能”。
对于班干部来说,锻炼的机会比比皆是。“酒场很多”,李冉说,新学期开始聚一次、学期末聚一次、吸纳新成员聚一次、举办大小活动要聚,搞活动拉赞助必须聚,同学们称之为“情感俘虏”――借喝酒拉拢对方。在这种场合下,她就注意观察师哥师姐的做法,看他们怎么说怎样做。
一学???过去,李冉还总结出几条经验:比如领导在喝酒的时候交代工作,要做认真恭敬状,不能听听就算;汇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突出上级的功劳,即使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不管领导还是同学敬酒,能喝就喝,不然就是不给面子……李冉原本酒量不错,再加上多帮老师做事、逢年过节送点礼,“修炼”至大三,她一人能喝八瓶,并当选校团委宣传部部长。
喝酒其实属于看得见的手段,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比如送礼。为了争夺各种奖学金、保送名额,学生们私下里都会给老师送礼,李冉戏称为:手段多样化、方式隐蔽化、范围逐渐扩大化,“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都符合条件,凭什么给他呀?”把灰色技能运用到极致的是一位师哥。上大学期间他负责学生会外联工作,专门帮各种活动拉赞助,由此和许多单位关系密切,建立起自己的强大,“他是专科生、农村人、学习也不好,但毕业时工作一点都不难找。”
“别把大学生想得那么单纯,早就走社会上那一套了”,李冉老练地说,提早锻炼就是为了将来不吃亏,但看到男同学日渐隆起的将军肚,她有时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