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技能”作为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不知从何时早已登堂入室、走俏。从前是学历、证书称霸职场的年代,文凭、证书是的敲门砖,英语六级、计算机证、GRE、会计资格证……文凭在手,天下无忧。等到求职了、工作后,蓦然醒悟的族才发现,除了这些白纸黑字的要求,会喝酒、能打牌、必要时还能高歌一曲,这些原本难登大雅之堂、不上台面的“灰色技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职场的制高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298人参与),70.7%的人认为在职场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受访者中,64.6%的人表示自己具备“灰色技能”。
但是真的要“灰溜溜”,在职场上才能“顺溜溜”吗?各路网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从一进校门起,就应做好,重视培养情商和为人处世之道,从而使自己将来走上职场时不会无所适从。但也有网友反对,“一味迎合并认为对方需要自己做出‘灰色’表现的人,其实是错误地估计了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他们应该意识到,只有正面提出自己的需要,在应当拒绝时毫不犹豫地拒绝,才能真正赢得职场的尊重。”更有人指出,修炼“灰色技能”的情况并非主流,而一些人面对求职和职场竞争时产生的“灰色心理”,更值得社会重视。
“灰色技能”
成为职场出头的法宝?
网友“小周”:我大学毕业两年,在学校就是个优秀的学生,工作能力很不错,但性格内向,不喜欢应酬。刚开始进单位,单位领导、都很喜欢我。有一次同事约好晚上去KTV,大家兴致都很高,每个人都唱得兴高采烈,但是我却在旁边坐着,一首歌也没唱。不仅唱歌,还有打牌、喝酒等活动,我也从不参与。久而久之,再有集体活动,同事们都直接把我排除在外,这让我很苦恼。
网友“不想明天”:元旦前公司员工聚餐,一个同事当时喝的是,在给老总敬酒时,也没有按照老总要求喝,当时老总有点不高兴。不过她当时也没在意,还笑着解释自己确实不能喝酒。哪知在聚餐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被解聘了。
网友“迅雷不及掩耳”:我一直认为只要学业够优秀就一定能赢到最后,但在一场应聘中彻底傻了眼。面试地点是一家小饭馆,饭桌上放着几箱白酒,考题是看谁能喝到最后,谁就胜出……
“灰色技能”仅仅是润滑剂
网友“我顶啊顶”:不少职场中人对“灰色技能”追捧,但作为管理者对此的认识要清醒、客观得多。职场那么大,不是所有企业都买“灰色技能”的账。在管理者眼中,能给公司带来利益的人才是红人。“灰色技能”,只不过是润滑剂而已。
网友“我顶啊顶”:和客户交流,的确需要能喝善玩的人来带动气氛。但如果职员仅仅擅长吃喝而工作能力差,也得不到重用。做的要靠业绩,做IT的要会编程序,没有核心竞争力,能喝能玩起不了决定作用!
“灰色技能”不能决定职场命运
网友“钟谷兰”:人的技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知识技能,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第二种是管理技能,主要体现在对事认真负责,对工作热情积极等方面;第三种是可迁移技能,比如情绪的管理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历来只看重第一种技能。年轻人如果不对后两种技能予以认识和培养,反而看重一些“灰色技能”,希望它能给职场表现加分,是非常肤浅的。
网友“回家打豆豆”:在一个企业,每个领导有每个领导的处事方法及风格,有的领导喜欢用具备“灰色技能”的员工处理工作,有的领导则不喜欢这类员工。如果换一届新领导的话,此类人被重用的格局往往就会改变。从长远发展来看,仅靠“灰色技能”,员工的发展面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