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这种感受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一个人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多多少少都会碰到。曾经我们对一份工作充满了渴望,为拥有它绞尽脑汁,为得到它兴奋不已。可几年后,你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和,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一份对工作单纯的热情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我变了还是它(工作)变了?
[职场]
33岁的Adams是公司的区域经理。在做销售员的时候,他连年获得嘉奖。以他的资历和业绩表现,他的职位应该远远高于现在。但他一直不愿升职,觉得升职之后的工作对自己来说没有意义和吸引力。升职意味着管更大的区域,开更多的会,出更多的差,更大的压力以及更少的个人,这些对他都没有吸引力。在公司的第七个年头,Adams的处境却尴尬起来。升职,意味着他将过上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而不升职,他强劲的业绩表现和资历,让他和自己的及之间的关系变得难以处理。他的老板觉得她功高震主,他的下属觉得永无出头之日。他喜欢这家公司,也热爱这份工作,但又觉得自己在公司难以待下去,有时甚至“希望”公司能够主动把他踢出去。
职场七年之痒,四大病症呈现
一、职业倦怠。厌倦了现有的工作方式,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要去工作就会心口堵得慌;看到公司楼里的电梯心里就直翻腾;坐在办公桌前就恼火;看到手边的文件就想把它们给撕了等。
二、焦虑紧迫。绕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青春已不在,自己有什么?
三、犹豫不决。对现有的工作状态不满,但又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舍弃。
四、茫然失落。工作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未来不知在何方,空有理想和抱负,怎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曾是“天之骄子”,但现在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七年之痒”首先是一种感受。心里不舒服,但又没有那么的不舒服;心理不满意,但一时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更满意。工作五到十年,这时的职场人士大多处于而立之年,面临着婚姻、家庭的种种压力,而此时的事业往往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的转折点,对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产生迷茫和焦虑;而其中更有很多在经过了几年的工作后无论从工作状态,还是知识技能上都日渐枯竭,遂身心疲惫。
离开是不是唯一的选择?
处于七年之痒中的人,大多心态焦躁,情绪低落。从心理学的角度,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多半是冲动而欠缺理性的。不管这样的决定之后会不会让人懊悔,在“痒无可忍”的当口选择离开,一定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七年之痒”其实是提示职场人审视自己,尝试改变,如果处理得当,“七年之痒”可能正是“七年之跃”的契机。
企业应该做些什么?
从很多方面来看,工作七八年的老员工都应是公司的宝贵,企业理应对他们倍加珍惜,想办法帮助他们度过“七年之痒”的难受时期。一方面可以提供灵活实际的职业发展通道。如提供内部转岗的机会,以及设计管理和技术并行的职业双通道体系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达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认可,他们发挥出身为老员工的宝贵经验财富。
预防“七年之痒”的几点建议:
-主动规划职业生涯
“七年之痒”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身为职场人士,应该尽早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时反思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态。而不是等到“七年之痒”时才开始做这样的工作。只有真正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和职业优势,这样才能越早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和行业,自己也就越容易在工作中得到幸福感和满足度。
-适应职业角色的变化
入职七年,不管你愿不愿意,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面临着职业角色转换的问题。你可能开始从一般员工转为管理者,从一般的管理者变成中高层的管理者;或从这个领域的变成资深的专业人士和老手。意识到这些职业角色所需要的能力和肩负的责任的不同,并主动地适应职业角色带来的挑战和变化,对职场人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常常,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七年之痒”有时恰似一个困局,身处其中往往感觉一潭死水,动弹不得。这个时候主动的充电学习,引入新的元素和刺激,小小的改变可能最终造就大大的不同。“痒”的时候就学习新东西,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你的注意,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扩大了你为将来的职场飞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