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找工作时都认为会参加得越多,个人递得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但北京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就业指导部张辉主任却坚决否定了这种“广撒网”的心态,“这种盲目找工作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以11月24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电子信息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会为例,1.5万名学子拥挤到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内。张辉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心酸。
在会场上转来转去的张辉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这个公司人这么多,不知道招些什么专业?”一个学生问。
“管它呢,先放一份简历再说。”另一个学生奋身挤过去,放了一份简历。
张辉感到很无奈:“这种盲目投放简历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尤其是那些外地毕业生,为参加招聘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可不来又觉得不甘心。11月24日的双选会上,外地的学生就来了七八千人。去年还有学生坐着飞机来北京参加招聘会。
甚至还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东北某地的单位来京招人,最后竟接到许多当地高校学生投来的简历。实际上,他们正准备返回当地召开招聘会。
“许多学生千里奔波,只是为了见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一面。但招聘会现场人非常多,可能学生与单位连的都没有。如果用人单位不招外地学生,他们来了也没有用。”张辉说。
有人说,招聘会上学生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张辉对此的理解是,首先是学生受时间和信息的限制,有时未必会看到有关招聘会的许多信息;但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会研究双选会。比如11月24日和25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的人才交流大会,会上给应届毕业生提供的专业有多少?职位有多少?很多学生是想也不想就直接来参加了。
“学生真应该先把信息了解清楚,再来参加会议,这就更有的放矢。”张辉说。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兴起,一种新的简历投递方式――通过电子邮件在线投递简历逐渐为更多的用人单位所接受。
以公司为例,在这次中心主办的双选会上,没有接收一份简历。他们的立场是:我们可以和毕业生简单聊聊,但只接收在线投递的简历。
而有的毕业生因为选择这种在线投递的方式,提前把简历送到了用人单位,到了双选会这天,很轻松地找到自己中意的公司,在会场的一角当场开始。
“尤其是外地的学生,更应该多多采用这种在线投递的方式。等有了初步意向再赶过来,这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和精力啊!仅仅为了一个没有的招聘会,那没有必要奔波。”张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