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大城市VS小城市,职业状态解读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8-12

大城市生存?还是小城市发展?下面的几种状态是现今职场几种典型的职业心理描述。
应该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这几类人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但这几类人的生活环境与生存背景又都因心态而有所差异。
A.来自小城市,毕业后来到大城市发展。工作几年下来还没什么起色,家里人挺希望自己回去,所以正在犹豫是不是要回家乡发展。
这部分人群大部分是在大城市工作了1-5年,职业处于两个阶段:职业探索期和发展期。
刚来到大城市工作了1-3年的人还没在大城市中完全找到自己的职业锚,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还给不出明确的定位,又期望自己能在大城市占得一席之地,但又觉得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很犹豫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在大城市发展?
而工作3年以上的人,自己的工作开始有了一定的起色或者逐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开始买了自己的房子,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另一半,所以不希望现在回去,但面对家里“父母期望自己回去”的状态就很犹豫,走还是留让他们很困扰。
虽然“自己打拼努力了这么几年,却还是“飘”着”是这部分人群最大的犹豫原因。但这部分人应该留下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他们“最容易产生这种走或留的动摇”想法是在25岁。产生过这种犹豫想法的人目前的年龄在26-30岁。也就是说,这是他们曾经的经历。但是,他们的心中,有一种缺失:“尊重缺失”,工作好几年了,还没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没在自己工作的行业内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位置和尊重,所以目前心中的自卑比较明显,碍这种状况下,犹豫就变得很正常了。
B. 来自小城市,毕业后来到大城市发展。几年下来虽然还没有获得显著的成绩,但是非常坚定要留在大城市实现自己,相信眼下的苦累都只是过程。
这部分人“不知道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目前的状态很迷茫。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不敢细想的“结”:“自己打拼努力了这么几年,却还是“飘”着。”这部分人“留下的可能性更高些”。他们留下的理由是“公司平台很好,有前景”。要么就是“结婚了”和“买房了”。而促使他们回家的动机也是基于逐渐年龄大的父母的需要。
参加这部分调查的人群年龄大多集中在29岁左右,而他们出现以上犹豫时是在25岁的时候。而且,他们中间男性比较多,这与男性自认为自己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但这部分人所在的企业大部分是在保障很难预估的私企,且职位都不是很高。或许是处于竞争环境下的他们更有为自己前途搏击的欲望和意愿,而愿意为自己的前景去奋斗,对自己的信念比较坚定。所以,他们相信的是“风雨过后是彩虹”。
从心理角度来说,这部分人已经处在“安全需要”的后期,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收入,接下来,他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他们坚持着自我价值一定能实现的信念,
C, 来自小城市,目前在大城市工作,但准备工作几年就回家乡。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在大城市工作几年,多积累点经验和资历,然后回家乡找份安逸的工作,离父母近些。
这部分人大部分刚到大城市发展,处于职业发展的早期,所以对自己将来没有做出规划,而是信奉着“赚点钱学点本事就回家”的理念,所以“租房住,挤公交车上下班,赚一点辛苦的薪水,但又没有大的能力”是这部分人真实的写照。这部分人中,有的已经在家乡结婚,出来闯荡只为赚钱。所以,将来回家在他们的脑子里是“理所当然”的归宿。
追求“爱和归属”在他们心中占有主要的位置。
D. 来自小城市,毕业后就在小城市工作。安逸稳定就挺好,为什么一定要去大城市打拼呢?
这类人群大部分已经在毕业后的消城市安家立业,并且过得还算不错,所以对他们来说,心中已经有相当的满足感,因为他们在当地来过着说还算不错的日子。他们虽然也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是“改变未必会更好”,他们很担心改变所带来的压力。在这种心态下“留守”不失为一种最稳妥的选择。
E.来自大城市,去小城市工作。不喜欢大城市的喧嚣和超速度,希望找到一个静谥、生活规律安然的小城市,让生活和生存和谐相处。
典型的自我逃避群体。虽然宁静安逸是他们心中目前的写照,但是,“畏世”的心态很不利于他们的未来。这部分人中,或许心中对竞争有不小的障碍,根本不想去考虑自己竞争或者打拼后能拥有怎么样的前程,有“逃避型人格”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与世无争”的人确实不多。他们不会去考虑:静谥、生活规律安然的小城市如果缺少经济的支撑还能安逸吗?或者缺少了工作的激情生存还能否和谐下去?
F.来自大城市,也喜欢大城市,就要在大城市发展,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世界。
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是在一类环境中适应的结果,也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者互相依存的必然结果。快节奏的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以及耳濡目染的经济进程,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环境因素,而自己,已经构成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而且,只要努力,就有随处可见的机遇,这些,是在小城市远不能事项和得到的。
他们虽然也欣赏那种田园风光般的日子,但对于他们,那只是生活中的调味素而已。适当品尝是可以的,长久亲密接触是不可能的。
这类人群中,大部分工作相对稳定,所以在大城市对他们来说,是心理上和生活环境上都得到了满足感,他们愿意与发展中的城市一起前进。
G.是学生,面临毕业,处于是在大城市找工作,还是在小城市找工作的抉择期。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学,为了父母我也要出人投地”!面对去还是留,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想留下,但是严峻的就业环境远是他们在校期间没感受到的,所以一时很迷茫:留下不好就业,回去不甘心,内心会处于极度失落和无助中,但心中的“超我”和“本我”又在不断交替挣扎。
这种状况下,家中的父母或许会帮助安排一个工作,但是他们还是挣扎在去和留之间。对于他们,留下是更好的选择,虽然会面临很残酷的竞争压力。
H. 来自小城市,大城市找不到工作,所以回了小城市。或者是,来自大城市,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所以去了小城市发展。
来自小城市的人,都愿意脱离自己的环境,实现自己心理的满足。但是,当他们在寻觅中尝到在大城市生存的压力后,部分人还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城市去发展。也属于一种经受不起竞争的逃避。但是,他们中间,也会有一些因难实现自我价值而小城市又有发展机会,所以才去小城市工作的人。
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大城市”依旧是他们的想往,在他们的意识里,那里才会是他们的理想归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