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士来自北方,这几天按报纸上提供的某些信息去,可连着几家都有点“大兴”,企业的真实面目与招聘岗位并不如中所言。于是他很生气也很疑惑:上海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骗子公司?其实,应该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上海确实存在一些招聘“”,对此,本刊也揭露了不少。但大多数都会对要求登招聘广告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当然,难免也有伪装出色而骗得信任的招聘广告出笼,这时候就需要广大者擦亮眼睛了。
有些“蛛丝马迹”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如某些广告没有公司名称,只有邮箱号码或是只有一个号码,你就不必花去研究或是询问了,因为一则信息不完全的广告是不值得信赖的。而且还有另一种风险。前一段时间,珠珠有个朋友看见某公司正招聘主管一职,他看见情况与自己蛮符合,比现在略高,于是就回应了这则广告。结果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他被了,因为那则广告正是他所在的公司登出的。
不过,无论什么时候,总有工作(职位)空缺等着你去填补。如果你正在求职,并且还没有找到那些空着的职位,你需要的是改变你正在使用的求职方法。
事实上,有些求职方法已经过时了。据调查,通过、通过随机地邮寄给用人单位、通过与你专业相关的大众杂志或者专业性杂志上的招聘广告以及通过私人职业中介等方法求职,其成功率分别为1%、7%、7%、5%-24%、5-24%。如果你还一味地采取这些糟糕的求职方法,你的情况就不太妙了。
那么哪些求职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呢?
1.向你的家人、朋友、社区成员以及职业介绍中心的员工寻求帮助。你可以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否知道你工作的地方或者其他地方有空缺的职位?”据调查,这种求职方法成功率为33%。
2.敲开你所感兴趣的公司或者的大门。你勇敢地把自己介绍给别人,据调查,这种求职方法成功率为47%。
3.利用电话簿黄页。圈定你所在的城市中你感兴趣的专业或行业,然后按照清单向这些行业的各个公司询问他们是否正在招人,而这个职位又正好是你能够做并且能做得很好的。这种方法的成功率为69%。
4.和其他求职者结成小组,再利用电话簿黄页。接下去的工作与第3种方法相同。
5.有的求职方法。
关于有创意的求职方法,《指南》2003年第18期的封面人物刘慧最有体会。初到上海,尝遍了传统的求职方法,总觉得付出与收获难成正比,于是经过3个星期的“考察”终于决定做一次封面人物。结果,对她感兴趣最终也让她感兴趣的工作机会出现了。这是一次很有创意的求职,也是一次需要勇气的体验,幸运的是她成功了―――不足一年,她现在是某公司的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