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心理、辅导机构了解到,硕士生的总体心理状况较之更差,校园心理健康步入“学位越高,心病越重”的境地,心理问题在学生中呈倒金字塔排列状。而造成硕士生心病重的主要原因,则是的压力。有关专家建议:硕士生应该重视心理调适,同时各高校应该重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
调查硕士生成心病“重号”
“照理说研究生应该是非常自信的一群人,可事实上,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中“自卑者”。由于一些研究生只会读书,甚至把升学读书作为自己的避风港,面对激烈的,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情感障碍,这些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当代研究生身上几乎都可以找到踪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名心理学教授分析说。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令人羡慕的硕士生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呢?有高校曾就这个问题做过一番调查,结果92%的硕士生选择“就业压力”,少数硕士生则是因为情感等其他原因。有硕士生实话告诉心理辅导老师说,当他们到人才市场去递时,还没有本科生“吃香”,并非他们想像的那么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原因硕士生在“夹缝”中生存
那么,硕士生的就业压力又来自何方呢?“主要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至今还在为工作而奔波的赵亮向记者一语道破。他解释说,硕士生上有博士生、下有本科生,在“夹缝”中求生存。据了解,往年硕士生的主要就业是进高校当老师,近几年高校扩招,高校老师需求量大。可是,到高校任教的门槛逐年加高。在上周末的一次会上,攀枝花学院等高校的要求条件几乎全部限定为“博士学位或者副高职称”,个别还作出“学科带头人”的要求。而一些偏远的高校虽然条件要求不高,但这些硕士生们又嫌条件太差而不去。“我考研的目的就是想摆脱目前的状况,结果又回到一个条件差的地方去,岂不是回到起点了吗?”马东对记者如是说。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硕士生都有这样的心理。
在进高校教书难的情况下,一些硕士生于是选择进企业。在最近几次就业洽谈会上,部分企业直接声明只招本科生,婉拒硕士生。企业给出的理由是: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就不用硕士生来做了,企业得计算用人。甚至有些单位认为:研究生最适合搞研究,干具体工作显得吃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难找工作的硕士生尤其以大龄硕士生突出,如果加上是女性就更要难一些。
专家硕士生就业需要指导
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专家指出:硕士生只有先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获得一份工作。首先,应适当降低期望值,求个安稳,走迂回路线。硕士生可以将目光转向普通本科高校之外的高校,如高职高专院校。今年高校招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扩容增量而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这些院校的待遇并不比普通本科院校差,发展平台也较宽阔,待个人有了一定资历还可争取更好的流动。同样,学医的可以考虑进医院,或者一般的国有医院。待个人发展成熟,再寻找提升的机会。第二,自主,发挥一技之长。这些年来,大学生创业备受青睐,但成功者少,主要是缺乏和相关的专业背景。如果硕士生在某些领域具有谋生专长,创业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第三,读博继续深造。如果家庭允许的话,可考虑报考博士。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近几年各高校主要重视本科生的就业指导,而一直以来忽略了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就造成了一些研究生找工作难的局面。因此,在高校逐年扩招研究生的情况下,将来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会更大,因此各高校应该重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当然其中也包括心理辅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