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举行的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会上,某“中国500强企业”的展台前,桌上和地下散落着500份。对此,现场众多求职者颇有微词,认为该公司“太不负责任了”!
据报道,尽管该公司的招聘条件非常苛刻,但由于开出的本科生3000元每月的以及其他待遇较为优厚,仍吸引了大量毕业生。由于者众多,招聘方的“强势形象” 便表露无遗:第一,在应聘者面前将不同简历分别放在不同地方,并在少数简历上做上标记,完全不顾及应聘者的感受;第二,首先接受简历时还进行简单的询问,后来简化到不再询问,只接受简历;第三,人员撤走了,求职者精心制作的简历却被随手丢掉。
用人单位的这些做法,让求职者感到寒心和失望是可想而知的,说穿了就是对求职者缺乏应有的尊重。本来,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学生与用人单位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理由不互相尊重。但由于当下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客观上导致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在身份上的不对等,使天平的法码朝着更有利于用人单位的方向倾斜,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求职者,在某些招聘人员的眼里,竟成了低人一等、“乞讨”饭碗的人,以至于求职者看得很重并含有很多个人隐私(如身份证号码、联系等)的简历到了招聘者手里就变得轻如鸿毛,不值一钱,这对求职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挫伤。
其实,人才招聘的过程也是用人单位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对求职者的不尊重,最终损害的将是用人单位的形象。而对具体负责招聘的人来说,你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整个单位的形象;不尊重求职者,实质上就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已供职的单位。尊重求职者,以平等的心态与求职者对话,认真倾听每一个求职者的声音,换位思考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将对求职者可能造成的无形的伤害,这是现代企业必须具有的素质。很难想像,一家不尊重求职者人格、肆意践踏求职者尊严的用人单位,能否尊重求职者的价值,让他们人尽其才,还是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