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高校应届里流传着一个“神话”:一个叫李晓斌的法律系男生被一家外资律师事务所录取。之所以被录取,并不是因为李晓斌此前有多少实习经验,也不是他在时临场发挥有多出色,而是他“歪打正着”中了“头彩”。
那天,李晓斌去参加律师事务所的最后一轮面试,在等候时,里的水被大家喝完了,许多想喝水的者一看没水,转身就走,李晓斌却拿起水桶,给饮水机加水。这一幕,正好被面试官看在眼里。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拿到了―――因为李晓斌出色地完成了一道EQ(情商)试题。
中央台《绝对挑战》栏目制片人詹未说,在今年制作的几期节目中,许多外企和大公司人力总监不仅看大学生的履历和成绩,更引入了国外流行的新面试方式―――EQ考察。一些大学生选手在节目里表现得从容不迫,他们的语言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赢得了企业的信赖,但也有不少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却在EQ测试上栽了跟头。
专家表示,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欠缺三种情商―――
欠缺认识能力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自视过高,不愿从基础工作做起,这是情商中欠缺自我认识能力。”奥的斯(中国)电梯有限公司中国区招聘经理毛萍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新职员的工作态度。”
毛萍举例说,对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企业一开始很难看出他有多大潜力。企业会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如果他都完成得很出色,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和办事技巧,这样,这个学生的责任心和力就可以慢慢表现出来。
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于企业交给的一些基本事情非常反感。“所以,态度是最重要的。心态摆正了,做事的方式会更好,未来在企业里发展的速度会更快。”毛萍说。
在吉百利大中国区总监曹渊勇看来,大学毕业生还要具备经受挫折的能力。曹渊勇说,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会要求应聘者完成一项工作。人力资源经理会注意观察应聘者的做事目的是否清晰,遇到困难会不会坚持,如果工作不顺利,会不会给自己找理由或找借口。“应聘者是否具有耐挫折能力是企业非常关心的”。
社会看重为人处世
北京大学光华院E中心副主任王亚非既是一名,也是一名者。她告诫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是为人处世,而不是技术第一。”
王亚非说,所有企业在选才时都会注重应聘者的“德行”。但是,从面试上选“德”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的德行好坏需要一段才能发现。
王亚非的企业有80名员工,其中一名业务能力很强的骨干员工是她的学生,在业务上王亚非非常器重他。王亚非说,这名员工第一次说他的孩子病了,不能出差。我们照顾他。第二次说他的太太病了,还是不能出差,我们还是照顾他。第三次说他的父母来了,不能出差。
“尽管业务强的人不好替代,但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有些员工技术虽然不如他,但工作态度和做人方式比他好,于是后我辞掉了他。”王亚非说得很坚决。
不懂感恩
一项调查认为,初涉的大学毕业生不懂感恩,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其人发展。
曹渊勇说,一些处在实习期的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中刚刚取得一些小成绩就和谈条件是不合时宜的,这时应该懂得感谢企业的培养,而不是计较是否应多拿几百元钱。应该在自己有业绩的时候,再向企业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这样在企业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王亚非举例说,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年轻人,年底获得10万元奖金。同时,公司派这个年轻人去美国纽约花掉6万元。但这个年轻人对10万元的鼓励不大满意。这时,如果想到这笔钱是老板从里拿出来的,就可能知足并懂得感谢。但如果总是想老板拿200万元奖金,才给我十几万元,太少了,这对其将来的发展没有好处。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青年专家汪大正指出,要使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学校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使年轻人懂得关心,懂得爱护,懂得感谢,懂得自立,懂得付出,真正让青年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情商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健认为,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必定有很大差距。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学习的能力和融入企业的速度,这种速度很大程度上与情商有关系。
智商和情商是两种可用来衡量个人素质的关键因素,智商反映人的智慧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
“有个涉及188个公司的调查,用心理学方法测试了这些公司里每一名员工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测试结果和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郝健说。
对哈佛大学一些学生进行的研究证明,在个人的成功中,智商只起20%的作用,80%靠的是社会环境、机遇,尤其是靠标准测试所没有考虑进去的那部分智力―――情感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