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提高成功率求职一触即发攻略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2-02-12

用人单位渴望何种人才?

东莞一家著名外资企业的部负责人认为,企业不是社会团体,也不是什么部门,而是创造的机构。只要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就是好人才。这位负责人又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但上进心强,他们在大学生时不会问太多关于专业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更看重于他们是否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潜质,他们的性格以及跟社会的融合能力。如果担任过学生会干部的,他们希望了解其在学生中的威望如何。

据中国区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IBM对于所招人才,专业的限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格。在日本,IBM的许多工程师就是学文科出身的,包括学哲学的。她认为,学文科的在IBM可能会比较辛苦,但只要能深入下去,慢慢地就会适合了,“要知道,IBM并不单单是一家研究院,它是一家公司,只要你的再学习能力好,情商不错,就会是合适的。”

公司部负责人透露,肯德基公司在员工时,不会对专业要求作出限制,作为服务行业,对于技术性的要求不强,肯德基更看重者有没有服务意识和管理潜质,有没有从事这一行业的热情。

外语水平也并非外企录用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一家日资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外语水平不能通过口语水平高低或通过几级考试来判断,而应该通过与伙伴交流的内容来检测。换句话说,在外资企业工作,外语水平只要能进行基本交流就可以了,但他一定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与同伴很好地交流与合作。

北京一家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精神、、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在选才时最看重的四项特质。

在与一些跨国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进行的访谈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不是“个性”,而是“团队”以及你的工作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主管们几乎一致地认为,技术等有形的东西可以培训,但像团队精神之类的个性素质是难以培训出来的,只能在最初录用时注意把关。

有60%被调查的公司非常重视应聘者对公司的忠诚度,几乎每家接受采访的跨国公司都提到了这样的经历:精心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被对手挖走,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如何提高成功率?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杰贤:建议学生运用面试的技巧成功地“把自己卖出去”。譬如,切忌像一封家信,像一篇抒情诗,像一本连环画,像一张名片,像一乞讨文书(自卑),像一责令状(骄傲),从头到尾也找不到联系地址和。

广州分公司经理潘渤:应届毕业生应该以“乐在工作”的心态对待即将从事的职业,因为“快乐的情绪会进一步转化为对工作的投入与承诺,而不轻言放弃”。在职业选择上,他建议毕业生“选择能让你发挥专长的行业”,而不是实现别人的愿望。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应该培养正确的,对于即将加入的公司、和团队,除了创造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尽全力创造附加价值。

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付凯:希望所有面临职业选择的毕业生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务实、客观地判断和思考,在面试时适当地表现出自己具有适应性与学习发展的能力,坦白表达真实想法,但不要太过于关注薪金。建议毕业生们在求职时不要将目光锁定在一个很小范围内,不管怎样,让自己选择余地多些总不是坏事。如果应聘落选了,毕业生大可不必对自己失去客观的认识,只要“不断地去射门,终能进球”。

参加招聘会有学问

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浏览会场,寻觅单位。最好在进场后先把整个会场浏览一遍,大致知道自己要与什么样的单位接洽。我们知道,不同的单位在招聘会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从展台设置、招聘者着装及其伙伴间谈话内容、接待姿势与态度、展板和宣传品制作、招聘职位精确程度、用餐方式、撤离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一个单位对用人的基本思路。

如果是布展敷衍、资料散乱、很早就撤离或张总李工旁若无人地聊天的单位,很难想象他们能尊重你的人格和劳动。因此,在与对方接触之前,其通过形象展示所流露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取舍的关键因素之一,可根据此省略不必要或无意义的接触。

二是不妨做个简单的应聘计划,将在有关展台所用的时间作适当的分配,然后再去进行分别接洽。这样有利于时间的充分和合理运用,并使自己的心态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找工哪种方法最可靠?

中华英才网开通的英才聊天室中,一些网友主张靠亲朋好友介绍,甚至现身说法,“我现在的这份工作就是我小舅子给我介绍的。”一位网友则语出惊人:上门找公司老总毛遂自荐!据他介绍,他当初就是斗胆闯入某家公司的总经理自我推荐而得到他现在这份工作的。没想到他这么一说,立即有人响应,另一位网友介绍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给这家公司老总写的亲笔信,打动了这位爱才如命的伯乐才得到的。有的网友甚至称,要效仿当年给文化部部长邮寄摄影作品的张艺谋,闯一闯某大人物的办公要地。

对此,专家认为,虽然成功的例子可举一二,但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是张艺谋,也不是每个老总都是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因此,不要对一夜之间扭转乾坤的“捷径”抱太大希望,还是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该怎么找工作就怎么找。

人才招聘会应该是最传统的找工作。从就要离开大学校门的那天起,谁没去挤过几次人才招聘会?尽管很多人没放弃任何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但是多数网友对这种赶大集形式表示不信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