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1:海外实习:申请实习也要实习经验?
找个实习单位对Leo来说并不难,但他的实习计划有点难度,他的打算是到德国实习,到德国当地公司锻炼锻炼,为今后去那里留学做好准备。不过,申请海外的实习机会,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容易。
像Leo一样自己申请去德国实习的学生并不多。上学期末,有4个同学被学校推荐到德国汉莎,Leo也参加了,但最终没有通过。“学校的意见比较重要。”Leo总结原因时说。因此,他后来一直坚持自己通过网络申请实习机会,因为“就算通过学校,最多帮你问问公司有没有实习位置,告诉你联系方法,最后还是要自己联系。”显然,Leo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几个月来,他总共在网上申请了5家德国公司,包括、汉莎集团、德国大众等等。德意志银行是直接打过去的,对方开始说愿意接受中国实习生,但没过多久却又表示,因他的实习经验不够,所以没办法给他实习机会。
“还有一家比较小的公司对我有点兴趣,但当他听说我在上海时就犹豫了,可能是因为太麻烦,要办签证,工作许可证什么的。” Leo说。目前,他一边等着德国的消息,一边也开始在上海申请实习单位,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德国仍有机会,他还是期盼着能到海外去看看。
“他们比较看重实习经历,最好是有和这个工作有关的经验,还有,他们比较喜欢主动的学生。”谈到这次申请海外实习的经验时,Leo总结道,“对他们来说,你一定要有优势,否则他们更愿意招收那边的留学生。”虽然整个过程的确很难,但Leo觉得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难题2::找实习难过找工作
一想到大四实习,不少大学生心里跳出来的字眼都是Mo-tolora、GE、Philips、、BCG等等的Big Name。不错,能进这些大公司实习,即使没能留下来,也能给自己今后时添上一块重重的砝码―――在跨国公司实习一段日子,也算是有了在某某公司呆过的Background。想归想,但这些大公司实习门槛,可是一点都不比它们的工作门槛低。
GE中国的实习生计划在大学生中影响力颇大,申请程序也很简单,只要通过GE的网站投出就可以。不过,想成功打入GE,没“两把刷子”可过不了关。据记者了解,GE今年面向全国的实习生名额有300个,从往年的经验看,平均每个名额,将会收到300个以上申请,这意味着想去GE实习,就必须面对300个左右的对手,这样的惨烈程度,一点都不比找工作时低。
“想进大公司实习,竞争实在太激烈。”上海交通大学的Semmi回忆起去年暑假找实习的经历,仍是觉得头大。通过线上投递简历,她申请到了微创和将军的实习面试机会,不过,接下来的过程,让她觉得找个实习岗位简直就跟找工作一样辛苦,算是提前体会了一把求职的艰辛。
微创的实习面试经历颇为坎坷,面试的流程几乎跟求职一样严格。Semmi头一回是应征部实习生,HR问过几个问题后,觉得她更适合做市场,就把她转到了市场部面试。市场部的面试相对顺利点,在第二轮面试中,Semmi和其他7个同学被分成两组,每组都要现场演示一个小品,假设客户来投诉鼠标坏了,作为客服该如何解决……整个面试从晚上7点一直进行到11点,整整4个小时,简直能把人累垮。最后,Semmi还是没能进入第三轮面试。
后来,Semmi还是放弃了应征大公司的实习机会,通过熟人推荐到某报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暑期实习。不过,在报社的实习,毕竟和她外贸英语的专业不对口。“因为紧张,进大公司又难,很多同学到最后只能将就着找个地方实习,顾不得什么专业对口或者了。”Semmi无奈道。
难题3:弃“冷”投“热”:转型少不了“资本”
保健与康复、哲学、水产养殖学、考古、武术……这些是高校中公认的冷门专业,可能在最初进大学的时候,冷门专业的学生就在愁今后怎么找工作了。“实习是转专业的很好途径之一,也能踏上转行的第一步。”冷门专业出身的学生都这么说,实习对于他们,更为宝贵,但也很不容易。
学了4年医学保复的Tricia说自己从来没把寻找好的实习岗位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这边,她管凭自己力量找实习叫“单飞”,言下之意,要转行,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只能靠自己,因为学校能够介绍的地方一般都与专业挂钩,而她又不愿意在医院做康复。
“我们班毕业后愿意继续做康复的男生比较多,而女孩子都想转去其他行业。但要自己重新找个完全不同行业的公司进去实在太难了。”并且,据记者了解,一些大公司根本不愿意去这些冷门专业招聘实习生,他们认为这会花费公司不必要的精力。
好在Tricia前两年做了挺多:文广集团现场活动、医院的媒介推广……“庆幸的是,很早我就做好了转行规划,在复旦两年的辅修课程是我最‘硬’的资本,也是不错的基础。”可又有多少学生能在大学低年级就有转行的规划意识呢?“其实,不少同学到后来找实习的时候也是被‘逼上梁山’,自己专业太‘冷’,没几家公司需要,只能从其他入手,做做打杂的事,根本谈不上什么爱好和职业发展。”
难题4:学校推荐:积极分子才够得了格?
“大学几年我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既不是学生干部,也不是党员,也没为系里的工作做什么宏伟贡献,现在,系里提供的好的实习岗位都被学生干部、优等生拿到了。”上海某高校的小程同学向记者抱怨。
这的确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常活跃在学校各个社团、各种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更容易得到好的实习机会。高校老师也坦言:“有好公司需要我们推荐实习生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也是那些常为系里做事情的学生,因为对他们比较熟悉,知道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更容易按照公司的要求把他们安排进去。”
不少学生向记者反映,学校得到企业的实习信息常常比较滞后,他们宁愿自己登录公司网站,或者通过企业“校园大使”的信息传播知晓第一手的实习招聘信息。还有的学生表示:“因为涉及的面比较窄,通过学校也难寻到自己真正适合的岗位,到最后即使有看似不错的实习机会能够拿到,但并非真正喜欢,也只能‘委曲求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