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根源在哪?

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根源在哪?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跨越。但与此相伴的是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在笔者看来,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压缩式现代化与产业结构的脱节。

  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611万人,再加上历年累积的未就业人数,可谓压力空前,而出路却相对有限:报考公务员不啻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曾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海绵的民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仍处于困境中……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后,劳动力市场的恢复平均需8年左右。由于4万亿刺激计划大多投向铁公基,增加的就业岗位有限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有可能出现无就业复苏现象。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失业分为三种: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人们通常将大学生失业视为结构性失业,进而将转变观念作为解决之道。然而,一味指责大学生挑肥拣瘦高不成低不就,似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事实上,经过北大才子卖肉等系列启蒙,那些无法在拼爹游戏中胜出的大学生早已放下天之骄子精英心态,接受了革命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的观念:保安、保姆、擦鞋工、掏粪工中多有天之骄子的身影……而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宁愿在大城市,也不愿上山下乡,不仅因为那些城市资源聚集,发展机会相对较多,更有投入产出比的现实考虑,对于那些因高额学费背了一身债的贫困学子更是如此。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急剧下降,奥肯定律似乎失灵,这种高增长、低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

上一篇: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
下一篇:创业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